![職場未來版圖改變:AI 將創造 1,100 萬個職位,並且取代 900 萬個工作](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18/11/30153913/shutterstock_491411779-624x416.jpg)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2025 年《就業未來報告》(Future of Jobs Report),人工智慧(AI)技術正在快速改變勞動市場,預計 2030 年前 86% 企業將因 AI 轉型。
報告指出,人工智慧和資訊處理技術將創造1,100萬個職位、並且取代900萬個工作,其中大數據專家及人工智慧、機器學習(ML)專業人士需求最大。75%組織計劃提升員工AI技能,70%計劃招募具AI經驗人才。AI的快速崛起將為產業帶來巨大挑戰與機遇,早期採用者將具競爭優勢。
AI帶來的挑戰在於如何在新舊職位之間找到平衡點。一方面,技術帶來了效率提升和創新機會;另一方面,取代性崗位的減少可能引發結構性失業問題。企業能否有效利用AI技術進行業務轉型,並同步提升員工的數位技能,將決定其在未來競爭中的成敗。
▲ 2025-2030 年推動業務轉型的技術趨勢。(Source: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5,下同)
▲ 上圖為 2025-2030 年間預計增加的職位;下圖為則是 2025-2030 年間將減少的職位。
AI時代的到來強調了一項重要議題:技能的升級與轉型。報告中指出,75%的企業計劃對現有員工進行AI技能培訓,而70%的企業將優先招募具備AI經驗的新員工。這種對技能的需求轉變反映出未來職場的兩大核心:資料駕馭能力和技術應用專業化。
對於勞動市場而言,這意味著教育與職業訓練模式的全面改變。傳統的學術教育已不足以滿足高速變化的產業需求,企業與教育機構需要更緊密地合作,開發實用性強的技能培訓專案。同時,政府也應該扮演積極角色,例如推動政府與私人企業的合作計畫,加速技能改變的進程。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缺乏基礎技能培訓資源可能進一步擴大數位落差,這是一個必須關注的問題。
▲ 2022-2024 年生成式 AI 的技能需求。
工作模式再定位:效率與社會責任的平衡
報告顯示,近半數企業計劃圍繞AI重新定位其業務模式,但也有40%的企業表示,隨著自動化程度提高,他們預期縮減勞動力規模。這種結構性的改變說明了一個重要問題:如何在提升效率的同時,確保對社會的正向影響?
工作模式的轉型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項長遠的策略規劃。企業需考慮的不僅是技術的採用成本,還包括員工的情緒管理、文化適應,以及如何避免因大規模裁員引發的社會不安。例如,透過建立再就業輔導計畫和提供轉職支援,企業可以減少AI對社會的負面衝擊。此外,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也應該提供配套政策,確保AI技術帶來的利益能廣泛惠及不同階層。
未來競爭優勢:擁抱改變的領先者
AI的迅速發展正預告著一場深刻的職場改變,能夠率先採用AI技術的企業,不僅將在效率與創新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更有機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些早期採用者懂得將AI整合至核心業務流程,同時積極培養內部所需的專業人才,在市場占據領先地位。與之相比,缺乏對技術變化敏感度或行動力的企業,可能會錯失良機,甚至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因此,對於所有企業而言,迅速適應技術變化並擁抱AI是未來成功的關鍵。
AI的影響力不僅限於技術層面,它更是一種深刻改變全球勞動市場的力量。從自動化生產到資料驅動決策,AI正在重新定義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這要求企業不僅需要提升員工的數位技能,更需要從根本上重新設計業務流程以適應技術趨勢。同時,AI也帶來了潛在挑戰,包括如何處理被取代崗位的員工以及如何確保技術應用的公平性。面對這些機遇與挑戰,企業不僅要有敏捷的行動力,還需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
AI所帶來的變化不僅影響企業,更影響每個人。未來的競爭優勢將屬於那些願意擁抱變化、投資新技術並適應新環境的人與組織。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企業,提早準備、學習新技能、並積極參與這場技術轉型,將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代,我們需要不斷自問:是否已做好準備,迎接AI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只有擁抱改變,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icon-coffee](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themes/twentytwelve/images/bymeacoffee/icon-coffee01.png)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themes/twentytwelve/images/bymeacoffee/icon-tag.pn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themes/twentytwelve/images/bymeacoffee/icon-coffee01.png)
![icon-coffee](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themes/twentytwelve/images/bymeacoffee/icon-coffee01.png)
![icon-coffee](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themes/twentytwelve/images/bymeacoffee/icon-coffee01.png)
![icon-coffee](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themes/twentytwelve/images/bymeacoffee/icon-coffee01.png)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Google News](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themes/twentytwelve/images/GoogleNews_bann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