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洋芋片馬鈴薯含量超低!」影響英國稅收多寡的食物之戰

新聞媒體 2024-02-13
「我們的洋芋片馬鈴薯含量超低!」影響英國稅收多寡的食物之戰

要含多少比例馬鈴薯才算洋芋片?餅乾與蛋糕的界線在哪?食物(food)和零食(snacks)的定義又是什麼?

食物戰爭時常引起人們關注:爭地區口味,吵食材添加,正統與否、料理順序、濃鹹清淡都能引戰,種種差異關乎此道料理的人文歷史、宗教傳統、移民背景,有時候也與商業利益、稅收法條有關。

1 月下旬,英國稅務法庭裁定知名洋芋片品牌 Walkers 商品「沃克斯風味薄餅」(Walkers Sensations Poppadoms)屬「洋芋片」,必須繳納「增值稅」(VAT,value-added tax),此判決不僅讓廠商損失數百萬美元,也撼動食物與零食的界線。

首先,「poppadom」取自印度配菜 papadum 這個字,是使用扁豆粉、雞豆粉或鷹嘴粉製成的圓型薄餅,上桌前再烤、煎、烘、炸等讓它稍稍膨起變硬脆,便於搭配醬汁或佐料食用。Walkers 洋芋片品牌──與樂事、多力多滋同樣屬百事公司(PepsiCo),英國主要以此為品牌名稱──縮小一般認知的印度薄餅尺寸製成 poppadom,變成更接近洋芋片大小與食用方式的零食。

(Source:Flickr/Haydn Blackey CC BY 2.0)

「食物」和「零食」的定義為何、差別在哪?

此案件最大爭論點在:縮小版印度薄餅,到底算「食物」還是「零食」?

照英國增值稅制度,大部分「食物」免增值稅,零食如洋芋片,必須加收 20% 增值稅。以立法角度而言,「食物」需事先準備,且需整體食用(如午餐的潛艇堡);「零食」則是高效率套裝包裝,旨在獨立享用。

但這種概念不一定與現實相符,因可以吃潛艇堡說只是當零食,也能把洋芋片當成正餐甚或潛艇堡的配菜。於是直至今日,仍有消費者對此判斷標準感到困惑;有些製造商也會刻意調整商品名稱或食材比例,避免要付增值稅。

「請搭配沾醬食用」是建議,還是必要條件?

Walkers 代表律師認為,有許多論點證明這款印度薄餅絕非「洋芋片」:首先,它應搭配佐料與沾醬食用,這是否可算是「事先準備」且是整體的一部分?再來,沒人會覺得印度薄餅和洋芋片是同種食物,根本不可能相提並論;最後,商品製程加入的馬鈴薯澱粉或顆粒含量微乎其微,不足以稱為「洋芋」片(crisps)。

令人苦惱的增值稅

增值稅(VAT)為消費稅,對英國貧困家庭而言,影響較富裕家庭更巨大。塞農谷(Cynon Valley)議員貝絲·溫特(Beth Winter)認為「我們生活在非常不平等的國家,這種間接稅顯然對社會最貧困的人影響更大,這需要改變」。

財政研究所所長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指出,單靠增值稅改革無法為最貧困的人提供額外支持,並建議增加福利制度或改革其他稅收以解決貧富差距問題。雖然增值稅廣泛用於各種商品和服務,但極度複雜的性質常引發許多法院案件,受民眾廣泛批評和嘲笑。

有殼or去殼?巧克力夾心or外塗?

其實英國增值稅判定方式不太清楚。以BBC舊報導製成的表格分類:

這匪夷所思的分類,也讓消費者買零食時綁手綁腳,不太過癮。

只要有馬鈴薯,都是洋芋片

Walkers 絕不是第一家認為商品沒有馬鈴薯,就可不當洋芋片的廠商。2008 年知名洋芋片品牌「品客」(Pringles)甚至不惜自爆商品馬鈴薯含量遠低於 50%,整片洋芋片幾乎是人工合成物質,也難逃歸類成「洋芋片」(Crisp)的宿命。

(Source:pixabay

英國法庭對 Walkers 的論點也完全不買單。法官表示,雖然印度薄餅馬鈴薯含量確實沒有一般洋芋片高,但馬鈴薯應在薄餅或薯條佔多少比例,本來就見仁見智。總之「這些製品顯然都含馬鈴薯」,法官直截了當寫。

所以不管多或少,只要含馬鈴薯,到頭來都會認為是洋芋片──真不知這種定義算非常寬容還是超級狹隘。

「我的名字叫蛋糕」就真是蛋糕?

關於英國零食爭議,最著名案例當數 1991 年「雅法蛋糕」(Jaffa Cake)問題。知名消化餅乾廠牌「麥維他」(McVitie′s)生產的雅法蛋糕,以糕餅為底,上塗厚重巧克力,中間夾著以色列特產的雅法柑橘醬──其實視覺與麥維他消化餅乾相當類似,只是稍厚稍高。據稅收標準,蛋糕、酥餅、蛋白霜都不用徵增值稅,但餅乾、能量棒卻要;那它是餅乾嗎?還是蛋糕?難道因名稱是蛋糕,就可以不徵稅?

(Source:Flickr/Abdulla Al Muhairi CC BY 2.0)

最後英國稅務法庭判定它屬於「蛋糕」,儘管尺寸與餅乾相似,也常常擺在餅乾架區,而非糕點區;但雅法蛋糕底層部分卻不如餅乾硬,可掰成塊,質地與口感鬆軟,麵團製作方式也與蛋糕相同。最重要的是,判決認為底層蛋糕是整體商品的「本體」,吃起來存在感最強,稱之為「蛋糕」可是當之無愧。

(本文由 地球圖輯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Niklas Bildhauer CC BY 2.0)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Google News

關注我們

NOTICE U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