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衛生棉漲逾四成,比吃的漲更兇!「月經貧窮」衝擊美國

新聞媒體 2024-08-05
一片衛生棉漲逾四成,比吃的漲更兇!「月經貧窮」衝擊美國

一般人刻板印象只會在未開發國家發生的「月經貧窮」,如今美國也開始出現。

《華爾街日報》報導,衛生棉、棉條價格2019年後分別大幅上漲41%、36%,幅度遠超過食品,不少消費者必須省吃儉用才買得起生理用品。

密西根州復古服飾經銷商布朗(Erin Brown)表示,每次月經來以前,她會先做好準備,像咖啡豆少放一點,或把喜歡的義大利餃子換成更便宜的義大利麵。因為她每個月生理用品得花費22美元(約合新台幣720元),是幾年前兩倍多,占每月200美元食品雜貨、家居用品預算超過一成。

《哈佛公共衛生》(Harvard Public Health)甚至發現,有些缺乏生理用品的人實在挪不出預算,只能延長生理用品使用時間,增加中毒性休克綜合症、感染風險,也有些人會用布、抹布、紙巾、衛生紙、兒童尿布代替。

因此即便美國Z世代、千禧世代人數超過多半停經的X世代,且女性初經時間從1950年代至2000年代出生者已提早0.6歲,但生理用品銷售量反而下滑。

尼爾森IQ(Nielsen IQ)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衛生棉、棉條銷量分別下降12%、16%。原因之一是生理用品視為醫療耗材,需經聯邦許可才能生產,使進入市場門檻比洗髮精、香皂更高,自然不容易出現平價替代品。

衛生棉品牌靠得住(U by Kotex)2021年研究,美國20%生理女性受月經貧困影響,且情況越來越糟,與2016年相比,無法負擔生理用品的人增加35%,且有色族裔、低收入戶、農村皆有不成比例的女性面臨此困境。

不少人認為,可重複使用的月亮杯、生理褲可成為月經貧困的解方。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巴拉德社會影響中心指出,月亮杯成本只有衛生棉5%、棉條7%。

《德國之聲》(DW)指出,生理用品通常由多種材料製成,不易回收,美國有八成衛生棉、棉條最終丟棄。反觀月亮杯只會產生衛生棉、棉條不到1%的塑膠廢棄物。

但美國環團塞拉俱樂部(Sierra Club)刊物記者把生理褲送至美國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檢測,發現有大量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會在人體累積,且可能引發生育問題和癌症。

《華爾街日報》也表示,第一次買月亮杯、生理褲的價格,可能比買衛生棉、棉條要貴,且使用後要更換洗滌,僅適用公共衛生條件較佳的環境。

因此,美國各州仍從傳統一次性衛生棉、棉條下手。到目前共28州及華府通過立法,學校免費提供生理用品,以免女學童因月經貧窮缺課,有20州取消生理用品課徵銷售稅。

不過若極端氣候持續肆虐,乾旱導致棉花收成減少,讓生理用品製造成本持續高升,州政府的努力恐怕只是杯水車薪。

(譯者:陳育晟;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 icon-coffee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Google News

關注我們

NOTICE U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