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標普示警全球債務佔GDP比攀新高峰

新聞媒體 2020-11-15

疫情期間各國大幅動用公共財政與銀行流動性,標準普爾全球評級最新估計,包括政府、企業和家庭的債務總額,在2020年底將達到全球GDP的265%,為歷史上的新高峰,單是2020年就增加10%,出現200兆美元的新債務。標普主權評等分析師團隊指出,目前估測2021年中全球經濟走向復甦,要防止如此龐大的債務在此之前發生違約倒帳,唯有各政府、中央銀行透過貨幣政策持續支持寬鬆融資條件。

標普以中國大陸為例,新冠疫情大流行對中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估計中資銀行的不良資產比率會從過往的5%左右,在2020年上升到8.5%,需要人民幣3.6兆的信貸損失準備金,2021年仍會需人民幣3.1兆元,所幸中國率先各國走出疫情,標普上調中國2020年GDP增長預測從1.2%到2.1%,經濟復甦可減緩銀行業不良資產率及相關風險。

另一方面,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亦提醒,弱美元的負面效應在債市裡浮現,原本收入較高的企業獲利能力因此受到壓力,影響到償債能力;標普全球評級以近兩年的亞太區發行人違約資料分析,發現發行人總數出現下降,但發行量急劇上升,主因是許多公司利用現在相對較低的利率,從而在此過程中增加了資產負債表的槓桿作用。

標普全球信貸主管Sudeep Kesh表示,雖然相較全球市場,亞洲地區的全年平均違約率為3.6,較全球平均水平低了很多,亞洲的投機級違約率近三年(2018~2020)自0.5%上升至2.5%,2020年疫情大流行及其連鎖反應已經導致全球違約明顯增加,發行人的財務槓桿率高升、加上充滿挑戰的運營環境,標普今年來調降了全球22%的企業和主權發行人的債務評級,疫損最嚴重的行業,企業信用指標的恢復需延長到2022年以後。

標普全球評級全球研究主管Alexandra Dimitrijevic指出,現在情勢緊繃,連投資級發行人都增加發行債務,以建立預防性準備金或低利率再融資,經濟快點復甦是避免出現債務危機的前提,且需符合標普假設:2021年中期新冠疫苗將能廣泛供應。


關注我們

NOTICE U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