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 2日歡慶銅鑼 12 吋晶圓廠的完工落成典禮,預計導入 28/40 奈米成熟製程,,月產能將達到 5 萬片的數量。雖然,董事長黃崇仁表示,在當前全球供應鏈重組、 AI 應用帶來快速成長商機的情況下,針對紅色供應鏈市場需求不斷提升,台灣半導體業已是歐美以外最大半導體供應鏈。對此,力積電將掌握機會,未來還要再蓋 4~6 個廠。然而,因為中國成熟製程產能的快速增加,低價搶市而造成轉單的情況也時常出現,這使得成熟製程之後市場前景仍充滿疑慮。
根據先前市場消息指出,產能利用率低,加上產能陸續開出,尤其中國業者持續擴產情況下,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報價持續下滑。業者表示,在 2024 年第一季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報價下降 4%~6% 之後,第二季有望持續。整體來說,晶圓代工業者承壓,也不得不開始打價格戰。因此,除了國內驅動 IC 廠前往中國投片,部分電源管理 IC 廠也開始下單中國,因台灣與中國報價差距達二至三成,且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低,在 IC 設計業者訂單有一定數量,有機會折扣更高或其他優惠。
事實上,中國政府於美中科技戰衝擊,為了預防美國更多制裁,宣布對中國本土半導體廠商「補助無上限」,傾全國之力扶持半導體指標企業,最優先任務是 「扶植成熟製程」。市調機構 Trendforce 2023 年底報告,中國致力推動本土化生產、IC 國產化等政策與補助,擴產進度以中國最積極,中國成熟製程產能占比從 2023 年 29% 成長至 2027 年 33%,同期台灣成熟製程占比會從 49% 收斂至 42%。
現階段,市場上成熟製程中的 28 奈米雖仍有供不應求的情況,但 40~55 奈米因產能高於市場需求,降價搶是成為唯一辦法。晶圓代工報價下跌有利 IC 設計業者,尤其成熟製程為大宗的客戶有機會受惠,客戶也同步要求調降產品價格。這情況,其效應也反映到當前台系的晶圓代工廠第一季業績表現上。相較於營收以先進製程為主的台積電,第一季營收達新台幣5,926.4億元,稅後純益約2,254.9億元,每股EPS來到 8.7元優於預期的情況。
聯電 2024 年第一季營收新台幣為 546.32 億元,年成長 0.78%。毛利率降至 30.9%,每股 EPS 0.84 元,較 2023 年第四季減少 20.8%,較 2023 年同期也減 35.4%。至於,世界先進第一季首季營收為 96.33億元,較 2023 年第四季減少0.4%、較 2023 年同期增加 17.7%。稅後純益為 12.72 億元,每股盈餘 EPS 則為0.77元,較 2023 年第四季減少 46.5%、較 2023 年同期也減少 6.1%。另外,力積電方面第一季合併營收來來到 108.2 億元,較 2023 年第四季減少 3%,較 2023 年同期也減少 6%,營業淨損 10.72 億元,稅後淨損 4.39 億元,每股淨損 0.11 元,顯示成熟製程市場目前營運仍存在許多壓力。
而對於接下來市場的不確定性,聯電方面先前表示,新加坡 Fab12i 擴建新廠 P3 廠建物預計將於 2024 年中完成。然而,因為配合客戶訂單調整,量產時間則將延後半年至 2026 年初。世界先進方面,市場原本預計將拍板的新加坡 12 吋廠計畫,最後則是表示仍在積極評估當中,並尚未定案。這樣的轉變,預計也是因為未來市場不確定因素所造成。最後在力積電方面,有供應鏈消息指出,銅鑼 12 吋新廠已經正式落成,但是為了因應市場的變化,其產能提升的速度仍將會依需求逐步增加,以因應未來的市場變化。
(首圖來源:聯電)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