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大批歐美企業決定遷入或擴大在馬來西亞電子電機製造聖地之業務,奧地利晶片製造商「奧特斯公司」(AT&S)為眾廠商之一。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與德國英飛凌各在馬國投資 70 億美元。全球領先人工智慧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與馬國楊忠禮集團(YTL Corp.)合作,耗資 43 億美元開發人工智慧雲和超級計算機中心。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愛立信(Ericsson)、博世(Bosch)與泛林集團(Lam Research)皆擴大馬國業務。
上開景象突顯地緣政治摩擦與競爭重塑全球經濟格局,並推動著數十億美元之投資決策。隨著美中在尖端技術方面之競爭愈演愈烈,貿易限制日益加劇,尤其半導體與電動車等關鍵企業,皆努力強化本身的供應鏈與生產能力。
AT&S自2020年起尋求生產地多元化。在尋找新的生產基地前,奧特斯在奧地利、印度、韓國和中國(最大生產設施所在地)皆有設廠。生產高階印製電路板與基板材料(substrates),為人工智慧和超級電腦提供動力先進電子元件之基礎,2020年初為新廠選址,當時中國出現危險新型冠狀病毒的警告剛傳開。選定馬國前,奧特斯在三大洲考察了30國。
東南亞在南海地區的戰略地位及與美中長期的經濟聯繫,使得該地區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建廠地點。泰國與越南等國也積極吸引半導體公司進駐,並提供投資獎勵優惠。自1970年代起,馬國就在檳城州建立自由貿易區,除提供外資特定免稅專案外,也修建工業園區、倉庫及道路,使英特爾與Litronix等國際大廠紛紛進駐,為外資與馬國的合作關係鋪墊。此外,馬國整體勞動資本適中,大部分員工會說英語,加上政權相對穩定,擁有半導體後端製造的經驗等,都是讓馬國在東南亞脫穎而出之亮點。
AT&S執行長Andreas Gerstenmayer表示,馬國半導體後端(back end)製造經驗是主要因素。馬國非常了解半導體產業需求,大學、教育、勞動力和供應鏈等有成熟生態系,政府支持亦是吸引AT&S選擇馬國設廠原因。
英特爾馬來西亞分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AK Chong表示,經過半世紀發展,馬國交通網絡與基礎設施是其他東南亞國家難以複製,尤其疫情期間,政府保持工廠彈性開放運作,是決定繼續合作的關鍵因素。
自2019年起,隨著半導體在汽車至醫療器材等廣泛應用,外人直接投資開始增加。在新冠疫情暴露全球供應鏈之脆弱點後,半導體廠商對馬國為另一個供應鏈來源興趣銳增。除支持再生能源與電動車等其他關鍵產業外,美中均開始打造可靠的半導體供應鏈。
馬國投資、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表示,美國、歐洲企業,甚至中國企業都想在中國實現多元化。中國企業也將生產設施轉移至中國以外之據點,部分原因為避開美國的制裁,是「中國加一」戰略。對全球最大晶片生產地台灣的擔憂提高馬國投資,台灣成為美中加劇摩擦的根源,中國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美國政治上支持台灣。
目前馬國為世界第六大半導體出口國,美國約23%晶片是馬國生產,眾多科技企業聚集亦產生牽引力(gravitational pull),多虧檳城與居林(Kulim)超過300家公司貢獻,促使馬國2023年外人直接投資接近400億美元,不僅是疫情後新高,更是2019年總額兩倍多。
以往馬國生產半導體都偏向價值較低後端(back end)製作,但英特爾已在馬國興建首座先進3D晶片封裝海外工廠,價值鏈不僅提高,尖端技術亦可能產生磁吸效應,有望吸引更多新企業配合,以提高整體勞動力技能。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