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冲:數位貨幣正在改寫貨幣銀行學教科書

新聞媒體 2021-02-09

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 圖/本報系資料庫
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 圖/本報系資料庫

行政院前院長陳冲主持的新世代金融基金會今(8)日表示,肆虐全球一年多的新冠肺炎有一項意外收穫,「減少接觸」,竟促成貨幣數位化加速實現的環境。

近日據媒體報導,我國中央銀行正加緊腳步推動新台幣數位化,已於2020年9月開始進行第二階段試驗計畫,預計二年內完成,根據央行調查,相關技術成熟以及環境條件成就後,樂觀預期四到六年後可上路,但是也可能需要七到十年。

推薦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表示,距離陳冲在2006經濟日報專欄,認貨幣有朝一日會由paper-based變成software-based,建議央行未雨綢繆,已過了15年,但better late than never,雖然遲了,有研究總比没有的好。

延伸閱讀》K型復甦,2021年你的投資選對了嗎?點我看經濟日報最新專題

中央銀行發行的數位貨幣(CBDC)是法償貨幣,等同實體鈔券硬幣的現金,大陸在數位貨幣的研究,領先全球,主要是採雙層運營,從最上層供給最底層使用,避開中間層。如粗略劃分,使用貨幣有三個層面,最上層是銀行間交易、最底層小額交易及中間層,2020年2月「數位貨幣漸成全球主要央行顯學」一文,基金會曾建議可先從最底層的小額交易(如3萬元以內)進行試驗,中間層可緩一緩,因影響層面最大,如全面實施數位貨幣,很容易讓銀行作為中介機構的功能嚴重受損。積極發展數位人民幣的中國大陸,為何要進行試點,也是基於此一原因,人民銀行在2020年5月開始試點項目,大致上也是如此。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指出,目前最上層的銀行與銀行間(包括中央銀行與銀行)的資金往來,早已是非現金的轉帳往來,參與者極少,不妨試驗數位法定貨幣,但意義不大,法國央行日前已經完成銀行間數位貨幣的實驗。中間層的交易占比大,數位法定貨幣的推行,有可能影響存放款、匯款及其衍生的交易量。但是否會造成系統性風險問題,英國央行二位副總裁Ben Broadbent及 Jon Cunliffe曾認為央行發行CBDC民眾存款會大規模自商業銀行體系移至央行數位貨幣系統,形成央行數位貨幣與商業銀行存款的競爭,一旦存款流失,將影響銀行放款能力,可能導致經濟體系的信貸枯竭,損害投資及經濟活動。大陸的試點推動,很明顯力圖規避這項顧慮。

CBDC被定位為M0,是央行的一種負債,銀行存款定位為M1/M2,是商業銀行的一種負債,據透露,依我國央行報告的規劃,採用雙層式架構(與中國人民銀行構想類似),由銀行存款轉換為CBDC,由M2轉為M1。未來CBDC數位貨幣將直接發行給銀行,民眾再向銀行兌換,存入往來銀行的CBDC數位貨幣錢包,透過手機App支付,且支援離線交易。也是先從最底層的小額支付開始,直接影響電子第三方支付業(電子票證及支付),法定數位貨幣在小額支付的運用,依CBDC的便利性、安全性等,決定對於電子第三方支付業的影響程度,例如是否可以協調透過第三方支付原有的支付通路、商店是否得拒收(成本考量)、是否記名式(獲取消費大數據及防制犯罪)、系統本身受到駭客攻擊,類如數位貨幣網路竊盜的保護機制等。

陳冲曾在媒體採訪時表示,中間層的主要市場,像是大額商業交易等,技術上當然也可以推動,但推動時,必須很小心,因為「一旦做下去,我們貨幣銀行學教科書都要改寫。」,「貨幣銀行學告訴我們,央行發行1兆多的通貨,透過銀行不斷重複的存款與放款過程,創造出的貨幣供給量高達40至50兆元,稱為貨幣乘數效果,如果通貨全部數位化,過去從教科書裡學到的金融界的概念會完全不同,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疫情加速數位貨幣發行的進程,雖然各國目前仍處謹慎階段,不急著在短時間內發行,但全球已約有80%的國家投入研究,過去持反對意見的聯準會主席鮑爾也在去年10月中旬IMF的會議上一改過去的態度,表示CBDC確實有可能改善美國的支付環境;人稱加密老爹的前CFTC主席賈恩卡洛也認為公部門與私部門的合作,對於CBDC發展大有助益。各國發展CBDC的腳步越來越快,應及早在這個浪潮中思索如何迎接新貨幣時代的來臨及中央銀行未來的定位。


關注我們

NOTICE U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