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理沙盒上路近3 年,金管會創新中心表示,主要案源來自金管會開設的「監理門診」,不過未來將透過和科技部等單位合作,引導科技業者投入金融創新行列。
金融監理沙盒自2018年啟動,檢視截至目前沙盒案申請者,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約各占半數,不過其中非金融機構申請負責人,待過金融業比例居高,等於進入沙盒中的業者,多數仍具有金融相關背景。
推薦
創新中心分析,目前非金融業者負責人剛好多為金融業出身,推測是待過金融領域,也較能抓準利基市場或特定客群需求,發想新的營運模式;以實務上來看,有金融背景者跨進沙盒,金融法遵成本也相對較低,不需額外花費時間了解金融市場機制。
不過,創新中心也指出,就好比「專利」以及「專利改善」的差別,一個是從無到有的發明、一個是從現制改善,若要出現令人驚艷的金融創新,應多鼓勵不同背景的人跨入沙盒實驗中。
創新中心目前主要的案源,都來自前往「監理門診」洽詢的業者。創新中心表示,接下來預計和科技部等單位進行跨部會合作,開拓不同案源,激勵科技人才投入金融創新的行列。
創新中心表示,目前已在規劃製作「監理沙盒輔導及申請指引」,並將配合宣導會等活動,主動發掘潛在申請人,並積極協助後續輔導事宜。
沙盒制度上路近3年,創新中心指出,在實驗中,測試是否賺錢固然重要,不過並非評估沙盒效益的唯一依據。
以1月4日結束實驗的群益金鼎「資產轉換 T+0 天合約融通」為例,業者嘗試讓投資人在T日賣股票買基金或買股票賣基金,不過適逢股市大熱,實驗情形就恐受到市況影響。
創新中心表示,沙盒主要用意在於鼓勵發展,業者從中累積未來可參照的商業模式經驗,對金管會而言,則能藉此評估市場需求,適度作出法規的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