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新時代已來臨,為了讓民眾更方便隨時檢視保單規畫,壽險公會在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台基礎上,又推出新平台「保險存摺」,上線一年半會員超過 60 萬人。
春天氣候變化特別劇烈,陳小姐的母親日前突然心肌梗塞發作,還好送醫後救回一命。只是陳小姐要幫母親申請保險理賠時才發現,母親早就記不得自己到底買了哪些保險,哪些有效、哪些失效?有幾張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一度讓她焦頭爛額。
聯繫上業務員後,陳小姐才知道可以利用壽險公會的「保險存摺」平台線上查詢、甚至申請理賠。
她先協助母親在線上申請會員,登入後就可以看到媽媽所有人身保險保單的名稱跟保額,經由「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台」,透過理賠聯盟鏈,自動將媽媽的資料通知所屬保險公司,同步完成線上申請理賠。從保險公司受理那天起算,陳小姐只花了不到七個工作天就收到撥款通知的簡訊。
《財訊》雙週刊指出,根據保發中心統計,每位國人平均有3.16張保單,過去主要靠業務員服務。但在疫情期間,必須減少人與人接觸,就出現了服務斷點。為了盡速補足需求,壽險公會在金管會指導下,號召業者打造一站式服務,於2020年7月與24家產壽險公司建置「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單一申請,文件互通」。
2022年6月,壽險公會再於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台基礎上,與22家壽險、14家產險及中華電信、台灣網路認證公司合作,建置「保險存摺」平台。申請登入後,保戶可查詢以本人為要保人或被保險人的人身保險已投保狀況,從有效到失效,從個人險到團險,都一覽無遺。
這項金融創新平台是由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推動,他遊說各家保險業者願意進行跨公司、跨單位的合作,還要對接電信、醫院等不同業態間對個資、資安、消費者保護的不同要求,投注了大量成本開發,才爭取到的資料共享成果,可說是很大的突破。
▲ 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力推「保險存摺」平台,方便民眾自行健檢保單。
「這展現了壽險業在兼顧永續和獲利之外,回饋社會的用心,未來公會也會持續更新服務、落實普惠金融。」陳慧遊指出。
陳慧遊樂見完成後的效益比想像中更大, 「保險存摺」平台統計,上線一年半後註冊會員超過60萬人,年成長幅度超過30%。
只是《財訊》也發現,使用者仍以青壯世代為主,會員18~49歲約50.5萬人,占總會員數83%;50歲以上10萬人,超過70歲者約6,000人。理賠聯盟鏈也累計處理近百萬件,以平均每件金額5萬元計算,累計處理近500億元理賠金額。
壽險公會觀察,註冊保險存摺的會員通常有三大需求:首先,是想了解自身保障狀況並規畫適合保險的保戶;其次,為了解長輩保單狀況;第三,方便業務員幫客戶保單健檢,提升業務員效率。
普惠保險 潛在效益極可觀
目前,只要註冊成功就是普通會員,繳交100元的年費後,就可晉升白金會員,可於一年內不限次數,查看所有保單資料。過去保戶遺失紙本保單,或是保戶死亡後,其親屬、法定繼承人辦理相關手續時,需到公會申請補發紙本資料,單次工本費為350元,但現在透過保險存摺,白金會員就可免費下載。
《財訊》分析,保戶中以熟悉數位工具、習慣自行研究的年輕人對保險存摺的接受度最高。公勝保經襄理陳敬仁指出,不少年輕客戶在考慮新保單之前,就是透過保險存摺一次調出所有保單,可以很快知道哪種險種不足,哪些險種不能再買,最實際的例子就是避免重複投保「只收正本理賠」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不須送了被退件。
但他也坦言,目前保險存摺仍無法顯示更詳細的理賠細節,是比較可惜的地方。「比方說防癌險,除了基本保額罹癌給付3萬元,其他像是日額給付、手術/出院療養金等額度,還是得到個別投保公司登入會員後才能確認。」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