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 日處理器大廠英特爾公佈 2024 年第二季財報,業績不如預期,又公布一系列減少資本支出計畫,包括裁員,影響員工總數 15%,隔天股價下跌 25%。
英特爾股價大幅下跌,代表資本支出削減計畫令許多人措手不及,近來不斷面臨壞消息的英特爾,希望《晶片與科學法案》帶來希望,但仍面臨空前危機,除突顯問題嚴重程度外,更迫使美國政府思考是否要對英特爾伸出援手。
技術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主席 Rob Atkinson 表示,美國不能失去英特爾,問題就變成如果英特爾需現金,接下來要怎麼做?美國政府必須認真看待。
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2022 年 8 月 9 日通過,為振興美國半導體生產,法案當然沒有列出補助廠商名單,只拍板有多少資金可分配。3 月 20 日美國商務部與英特爾簽訂初步條款備忘錄,包括 85 億美元直接資金資助,以及 110 億美元貸款,加上英特爾為 2023~2026 年營運晶圓廠投資申請 25% 稅收抵免,加起來已是巨資,但消息曝光後英特爾股價下跌一半,因晶圓廠成本極高。
半導體分析師 Mike Demler表示,英特爾是唯一有能力競爭的美國半導體公司,Rob Atkinson 也表示晶片法案只是補助,在高成本國家蓋晶圓廠,美國成本尤其高,故補助金不太可能提高英特爾獲利。
多份研究報告都重申先進晶圓廠成本多高,國際商業戰略公司 2023 年 12 月報告估計,台積電 N2(2 奈米)製程全球投資近 280 億美元,2025 年量產。另一份在德州蓋兩座晶圓廠的三星報告,估算成本高達 440 億美元。
美國公司都很樂意抓住補助機會投資,但英特爾關鍵方面仍與同業不同,就是其為唯一有領先半導體製造技術的美國公司。半導體分析師 Mike Demler 表示,如果沒有英特爾,台積電或三星晶圓廠將更受美國政府控制,可能採取境外半導體公司拆分晶圓廠多數股權投資,但現在這情況不會發生。
Rob Atkinson 強調,雖然晶片法案只是開始,如果目標是讓美國公司有競爭力的尖端半導體廠順利運轉,美國可能還要更多資金、支援或獎勵措施。而華盛頓政府是否認為重振美國半導體製造已完成?技術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報告指出,要達成真正復興美國半導體製造的目標,必須延長半導體生產投資 25% 稅收抵免期限到至少 2030 年。
英特爾第二季業績不佳,裁員使前景黯淡,有人甚至猜測,對手博通幾年內或會嘗試收購英特爾。Mike Demler 對英特爾晶圓代工仍持樂觀態度,因 FinFET 及最近 Foveros 都還是領先技術。
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很大程度取決於 Intel 18A 成功與否,此製程結合英特爾多項創新,如 3D 異質整合、奈米片電晶體和背面供電等。Demler 認為,如果按計畫進行,Intel 18A 能與台積電 N2 製程競爭,性能甚至超越台積電。
成功生產雖然是積極一步,卻無法解決英特爾問題。除了投資新晶圓廠高成本,英特爾還需吸引大客戶採用代工服務,也不能停止研發 CPU 和其他晶片。Rob Atkinson 強調,不知道代工模式是否適合英特爾,因與客戶有競爭關係。英特爾執行長 Pat Gelsinger 之前說晶圓代工部門 2 月會拆分獨立,但不知能否消除客戶擔憂。
英特爾晶圓廠的命運仍未可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 Intel 18A,預定 2025 年量產,如果成功可讓英特爾重回領先地位,失敗的話,重返美國生產晶片的努力或都是徒勞。
(首圖來源:英特爾)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x 1 x 3 x 5 x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