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 COVID-19(2019 冠狀病毒疾病)陰霾,加上生產重鎮越南復工率提升,包括儒鴻、聚陽、廣越等成衣代工廠在手訂單滿滿,能見度已至今年上半年,虎年營運看旺。
去年下半年,越南COVID-19本土確診數暴增,多地實施封城措施,業者必須符合安排就地生產、就地吃飯、就地休息的「三就地」政策才能繼續生產;在疫情干擾與官方嚴格防疫措施管制下,紡織廠生產、出貨進度均受影響,紡織廠供應鏈出現3至4個月空窗期。
隨著疫情獲得控制,越南工廠稼動率、到工率已大幅回升,以成衣業者來說,儒鴻越南廠區稼動率已逾八成,廣越復工率超過九成,聚陽則已恢復疫情前正常水準。
儒鴻2021年營收新台幣359.17億元,年增27.5%,寫下歷年新高;聚陽去年營收達289.3億元,自結稅前獲利33.98億元,每股稅前盈餘高達14.33元,營收、稅前獲利均為歷年新高;廣越去年營收130.09億元,年成長6.77%。
展望後市,儒鴻表示,成衣部分今年將有明顯成長,布料則維持年增走勢,訂單能見度至今年上半年。
每年首季為儒鴻營運淡季,不過今年客戶需求旺,加上遞延訂單將挹注第一季營運。此外,儒鴻印尼廠一期將在首季投入營運,若印尼新廠二期如期在下半年開出,法人看好儒鴻營收、獲利將有雙位數成長。
聚陽2021年出貨量達1,700萬打,樂觀看待今年出貨量,重要品牌、通路客戶訂單動能恢復成長,預期全年營收將達雙位數成長,營運有望再攀高峰。
由於「反聖嬰現象」再起,廣越認為將助攻羽絨衣需求成長,對於今年展望相當樂觀,看好「一路旺到年底」,預估營收、獲利將有兩位數成長,甚至將成為上市以來表現最佳的一年。
市場認為,疫情導致紡織廠大洗牌,能夠快速應變的業者備受品牌商青睞,紡織上下游供應鏈整合應變,「大者恆大」趨勢仍然持續。
雖然紡織業者對於營運展望樂觀,但新型變種疫情不斷干擾、消費力道衰退與海運運輸不順,仍是今年紡織業 面臨的3大不確定因素。
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由於變種病毒Omicron蔓延,且通膨問題居高不下,影響消費者購買支出,去年12月零售額較11月衰退1.9%,遠高於市場預期的月減0.1%,寫下10個月來最大降幅;法人認為,通膨、疫情是否持續影響民眾消費動能尚待觀察。
法人指出,Omicron恐衝擊供應鏈復甦步調,不過疫情持續反覆,相較過往嚴格執行「清零政策」,各國已經漸漸習慣與「病毒共存」,降低傷害經濟損害、避免勞工失業,反而是防疫政策的重點,預估生產基地全面封城的機率降低。
(作者:蔡芃敏;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