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紅 2025-02-20 16:29
專家呼籲,父母想贈與財產給子女,可以利用每年的贈與免稅額節稅。(示意圖/取自photo-ac)
在台灣,父母幫助子女買房是常見的家庭財務規劃,但你是否知道,不同的稅務規劃方式,結果可能天差地別?透過國稅局提供的2個真實案例,來看看如何透過聰明的稅務規劃,避免高額稅負,省下上百萬的稅金!
案例1:富爸爸砸4000萬協助兒子買不動產,卻慘噴135.6萬贈與稅
近期台北國稅局揭露,一名富爸爸砸4000萬協助兒子標下價值6000萬元國有非公用不動產,其中2000萬元由兒子自行貸款處理。因為沒有充分考慮稅務規劃,最後需支付高達135.6萬的贈與稅。
案例1的父母,出於好意幫助兒子購買不動產,但缺乏稅務規劃,導致高額贈與稅。問題出在哪裡呢?在分析解答前,我們先看另一個成功節稅的案例。
案例2:17歲少年買房 2千萬全額自付 國稅局曝「父母神操作」
台北國稅局案例,一名17歲少年購買新北市房產,買賣成交價格約2千萬元。少年的父親在不動產買賣契約訂定日後30日內,向戶籍所在地即台北市國稅局申報贈與稅,並提供少年的存摺影本。證明少年的父母自2013年至2023年,每年都利用贈與免稅額 逐年贈與給他,累積超過2000萬的存款。因證明少年財力能夠全額支付房產款項,免贈與稅。這個案例展示了高超的稅務規劃,成功避稅,連國稅局都讚他們!
稅務規劃的4大關鍵
透過這兩個案例,總結發現:
1. 逐年贈與,及早規劃
無論是贈與還是購房,稅務規劃應該超前部屬,避免臨時決策導致高額稅負。
2. 善用免稅額:
每年贈與稅都有免稅額度,分批贈與有效降低稅務成本。避免像案例1的父母一次性贈與4000萬,遠遠超過了免稅額,導致高額稅負。
3. 考慮未來稅負:
除了贈與稅,還要考慮未來可能產生的房地合一稅,提前規劃取得成本等細節。在105年房地合一稅實施後,不動產贈與子女,是以土地公告現值與房屋的評定價格來計算贈與金額,有壓縮贈與金額,節省贈與稅的效果。卻會造成子女未來再出售時,因取得成本偏低,未來子女出售房產時可能面臨高額的房地合一稅。
4.尋求專業協助:
稅務規劃涉及複雜的法規,建議諮詢專家,確保規劃合法且最大化節稅效果。
R姐貼心提醒
父母幫助子女購房,本意是希望減輕子女的經濟壓力,但若忽略稅務規劃,反而可能讓這份愛心變成家庭財務負擔。透過這兩個案例的討論,我們再次看到稅務規劃的重要性。
本文授權轉載自R姐財富方舟-廖嘉紅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