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爆發晶片戰,美國、中國紛紛祭出優渥獎勵及稅務優惠吸引晶片業者前往當地設廠。南韓官員坦承,本土半導體產業因此產生危機感(sense of crisis),擔心競爭力下降。
英國金融時報27日報導,本身是知名半導體專家的南韓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部長Lee Jong-ho接受專訪時表示,南韓過去一個月通過的法案,為支持半導體業對抗美國、中國、日本、歐洲及台灣的競爭打下法律根基。他說「這反映南韓業界對全球競爭力的危機感,此舉是為了強化我國供應鏈及安全性的競爭力。」
Lee坦承「與中國、美國與台灣相較,南韓政府為企業提供的稅務優惠相對偏少,也面臨人才短缺困境,決定透過立法解決問題。」
美國避險基金Dalton Investments分析師James Lim則說,長江存儲(YMTC)供應蘋果(Apple Inc.)NAND型快閃記憶體雖然不多,卻顯示中國技術快速追上,可能對南韓晶片業者產生威脅。
韓國產業經濟和貿易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Trade)資深研究員Kim Yang-paeng則表示,民眾對南韓產業競爭力開始產生危機感,大家擔心,本國晶片業者湧向美國設廠,可能威脅南韓的全球供應鏈地位。
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CHIPS Act)規劃520億美元晶片獎勵,吸引全世界晶片業者前往美國設廠。然法案也限制接受美國聯邦補助的業者,十年內不得擴張或升級中國先進晶片產能。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先前曾透露,美方將在10月與台灣展開會談,討論用來提振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最新法案。
路透社報導,孫曉雅9月14日在一個產業論壇表示,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US-Taiwan Technology Trade and Investment Collaboration,TTIC)的下次活動預定10月12~14日於華盛頓進行,屆時美方會舉辦圓桌討論會,分享美國將如何執行《晶片與科學法案》。
孫曉雅指出,除了讓台灣利用《晶片與科學法案》補貼投資硬體、科技外,美國也希望在連結想法類似夥伴的人才、創新生態體系之際,獲得台灣業界持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