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申報綜所稅,許多民眾都會列報扶養親屬免稅額,來達到節稅效果,不過財政部提醒,列報扶養有一定規則,納稅人在申報時務必要「停、看、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日報 記者胡順惠、翁至威/台北報導
每年5月申報綜所稅,許多民眾都會列報扶養親屬免稅額,來達到節稅效果,不過財政部提醒,列報扶養有一定規則,納稅人在申報時務必要「停、看、聽」,以免誤解法令,沒能節稅反而還要補稅。
財政部官員指出,5月申報綜所稅,決定列報扶養親屬時,記得要先「停一停」,檢視是否符合規定,並非所有親屬都能列報扶養。
依《所得稅法》規定,納稅人或配偶「未成年」同胞兄弟姊妹及子女,可列報為扶養親屬,但若已「成年」,必須是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等情況才能列報。
「無謀生能力」如何認定,是最常見爭議,曾有納稅人將已成年弟弟列為扶養親屬,理由是弟弟已不算年輕,找工作不易,失業多年,無法自力更生,但結果仍被國稅局剔除補稅。

國稅局則強調,要認定為無謀生能力,主要有三種情形,首先,因身障、精神障礙、智能障礙,或重大疾病就醫療養或須長期治療等,取得醫院證明;第二,符合衛福部公告須長期照顧的身心失能者;第三是受監護宣告,尚未撤銷者。失業並不屬於其中一種。
國稅局也提醒民眾,若是因為就醫導致無謀生能力,記得要備妥相關診斷證明,以免產生爭議,過去曾有納稅人,長期照顧罹患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的姊姊,將其列報為扶養親屬,卻因診斷證明逾期,遭剔除要求補稅,後來在納保官協助下,才順利追認免稅額。
其次,要「看一看」扶養親屬當年度是否有所得?若有所得也必須一併計入申報綜所稅,尤其許多退休長輩「退而不休」,雖沒有薪資所得,但財產交易、其他所得卻不少,若扶養這樣的富豪長輩,結果未必划算。
最後,當確認資格符合、也檢視過親屬所得後,就要判斷由誰列報扶養最划算,家人間可「聽一聽」彼此想法,協調出最佳方案,若協調不成,只能照步來。例如離婚夫妻扶養子女,財政部就曾發布解釋令,先看雙方協議,再看監護登記,接著看課稅年度與子女實際同住天數,若仍無結論,再依雙方所提事實來核實判斷。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