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日前宣布放棄執行 10 年的電動車計畫,決定轉戰人工智慧,消息震撼科技業。但《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早在十多年前,當蘋果羨慕特斯拉的成就,決定投入造車產業時,汽車業人士便曾提醒蘋果,造車業務可能是一場利潤率很低的困難遊戲,但當時卻沒人想聽一群底特律老古板的話,如今蘋果才發現,打造汽車似乎和打造自己的電視機一樣困難。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蘋果公司宣布放棄電動車計畫之際,恰好也顯示馬斯克(Elon Musk)在特斯拉上取得的成功是多麼不容易。
報導指出,十年前蘋果公司啟動自己的造車計畫時,還很難想像20年前成立的新創公司特斯拉可以成長到一家銷售量幾乎與BMW相當的正規汽車公司,當時蘋果的工程師用忌妒的眼光看著2009年首次亮相的特斯拉Model S,心想:我們可以!
特斯拉的電動車經常被稱為有車輪的iPhone,甚至許多人認為蘋果公司若進入汽車業,造出來的汽車可能就是這個樣子,因此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啟動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的Apple Car計畫在2015年曝光後,人們相當激動也感到難以置信。
但報導指出,美國汽車大廠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當時已退休的首席執行長艾克森(Dan Akerson)表示:「我覺得某人有點痴人說夢。」他的看法與蘋果公司剛涉足手機領域時一些資深參與者的觀點如出一轍。艾克森認為,蘋果公司的投資者應該對該公司跨界造車的計畫感到擔憂,他說,很多人低估了製造和銷售汽車的挑戰性。
不過2015年市場正圍繞著特斯拉的討論,不確定這家年輕公司是否能成功,甚至質疑這家公司是否能生存下去。而過去Google也曾因開發汽車駕駛軟體而備受關注,不過不同的是,Google在這方面沒有明確抱負,創始人僅是以此為消遣。
報導表示,當泰坦計畫引起迴響後,許多人明白這個計畫顯然就是該公司的下一步棋,畢竟蘋果經歷過一段非凡的重塑和發展歷程,因此外界認為,蘋果公司會像對待手機一樣對待汽車,甚至連長期追蹤蘋果的分析師也認為,進軍汽車業可望推升蘋果的收入成長。
市場期待的全自動駕駛汽車始終沒出現
隨後汽車製造商與科技公司開始出現軍備競賽,爭相投資無人駕駛汽車和電動車技術,數十億美元資金湧入,外界都在預測機器人汽車(全自動駕駛汽車)很快會出現。只是蘋果最終並不如人們想像成功,包括時間不斷拖延、計畫負責人不斷離職、任務不斷改變,泰坦計畫也從全自動駕駛汽車逐漸變成只是電動車了,而習慣獲利的蘋果公司則越來越像一個「笨重的巨人」。此時,外界也開始懷疑,艾克森所說的「汽車很難打造」可能是對的。
報導認為,馬斯克應該會同意這點,因為他曾經說過考慮把特斯拉賣給蘋果公司,只是當時庫克沒有接受他的建議。
馬斯克會同意這一點。在推出Model S之後的幾年裡,特斯拉差一點就倒閉了,最終是靠Model 3取得了成功。Model 3是一款價格更低的轎車,幫助特斯拉重塑為一家主流汽車製造商,並進一步在美國、更重要的是在已經爆發了價格戰的中國,引燃了對電動汽車競爭對手的投資熱潮。
無法實現可接受利潤應是放棄原因
在他的至暗時刻,馬斯克曾說他甚至考慮過把特斯拉賣給蘋果公司,但庫克沒有接受他的建議。
報導認為,蘋果公司策略的改變正呼應了汽車業的混亂狀態,十年前全自動駕駛汽車呼之欲出,但事實證明這個領域的挑戰比許多人想像更難解決,現在就連美國電動車銷售量也不如從前,甚至特斯拉獲利能力也在下降。
福特汽車的前執行長菲爾德斯(Mark Fields)表示,看來蘋果公司最終得出了「無法實現可接受利潤率」的結論,這一切聽起來都像是蘋果公司又重走了一遍當年冒險去搞電視機的老路。因為就在蘋果公司宣布跨入汽車市場時,同一年,蘋果也宣布擱置開發近10年的高解析電視機盒的計畫。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