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生效,蘋果成科技業最大受災戶、紅色供應鏈壓力遠超台資

新聞媒體 2025-04-10
對等關稅生效,蘋果成科技業最大受災戶、紅色供應鏈壓力遠超台資

隨著川普政府針對中國等地進口產品徵收的「對等關稅」於美國時間 4 月 9 日凌晨正式生效,蘋果首當其衝,成為整個科技產業中受影響最劇烈的企業。據分析師估算,蘋果部分高階 iPhone 機型的售價可能因此調漲超過 30%,不僅嚴重衝擊其終端市場銷售,也使其倚重中國的供應鏈體系陷入動盪。

相較之下,儘管包括鴻海在內的台資供應鏈也受到波及,但來自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壓力更甚,如立訊精密等企業正面臨出口成本驟升、海外產能轉移受限、客戶出貨與訂單策略轉向等多重考驗。

根據 UBS 分析,蘋果約有九成 iPhone 組裝仍集中在中國,面對高達 54% 的對等關稅,即便蘋果短期內透過提前備貨與價格吸收策略減輕影響,但長期而言,價格壓力終將轉嫁至消費者與供應鏈。

蘋果尚未對此次關稅做出正式回應,但外界普遍預期其今年第三季銷售表現將因恐慌性購機而出現短期回溫,而真正的挑戰將落在第四季與來年換機潮,尤其在高階機型如 iPhone 17 Pro 系列尚未量產前,整體產能配置仍以中國為重。

立訊精密做為蘋果主要組裝廠商之一,罕見地在稍早針對對等關稅問題舉辦說明會;該公司坦言關稅正式實施後,將對其出貨與利潤帶來挑戰,儘管其出口至美國的成品比例不高,但仍勢必影響與客戶之間的整體合作架構與生產策略。

相較鴻海早年已建立越南、墨西哥與印度等海外產能,立訊近年才加速越南投資,但目前尚未完全開花結果。立訊在說明會中坦言,該公司現階段無意再擴張越南產能,亦對其他南亞市場持保守態度;更明確指出「印度不是我們主動考慮的市場」,足見其轉移彈性有限。

若蘋果要求在其他較低關稅地區進行組裝,立訊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完善閃現?該公司指出,從選址、建廠到量產至少需一年半,無法快速接軌蘋果調整策略的步調。過往被視為中國本土崛起代表的紅色供應鏈,在地緣政治劇變下反而成為最脆弱的一環。

鴻海仍具全球應變韌性

反觀鴻海早在 2018 年貿易戰以來即積極推動全球產能布局;該公司目前在越南、印度、美國與墨西哥等地已有量產規模,能更快速因應蘋果轉單與原產地規定變化。雖不可否認也面臨關稅與地緣風險,但其整體彈性與應變速度明顯優於立訊與其他中國本土廠商。

在客戶策略轉向與新機種導入過程中,鴻海有望承接原屬中國供應鏈的部分高附加價值訂單,特別是在 AI 伺服器、車用電子與精密模組領域的競爭力更加凸顯。

關稅、生產成本,是利潤再分配戰爭

立訊在說明會中表示,過往的關稅成本一律由品牌端(即蘋果)承擔,供應商未被要求分攤;但在川普新一輪政策下,成本壓力若進一步擴大,不排除蘋果重新調整分工結構,將部分風險轉嫁給供應鏈。

此外,原產地規則(如超過50%在地供應比例)成為取得關稅豁免關鍵,對於已在東南亞完成部分在地化的企業(如鴻海)較有利,而如立訊仍高度仰賴中國本地零組件供應者,則較難符合要求。

對等關稅的落實不僅是對蘋果的直接挑戰,更將撼動過去十年中國電子製造業的全球地位。蘋果雖未鬆口全面轉移生產重心,但市場已嗅出風向轉變。

對鴻海而言,這是鞏固其國際供應鏈領導地位的機會;而對紅色供應鏈如立訊等企業,則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未來誰能真正落實「去風險化」與產能多元化,將是蘋果供應鏈重新洗牌的關鍵所在。

(首圖來源:立訊)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 icon-coffee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Google News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