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併購後股東該何時出場?揭密最佳策略

新聞媒體 2025-03-26

經濟日報 記者胡順惠/台北即時報導

隨著企業為強化經營或調整策略,併購行為變得愈加普遍。對股東來說,選擇最佳出場時機和方式至關重要。除了在公司上市後出售持股,股東也可能選擇接受公司被併購來出場。專家提醒,不同的併購方式對股東的稅務影響不同,因此需要事先了解相關規定。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資深會計師許嘉銘說明,當台灣公司完成上市櫃後,股東出售股票所取得的對價會被視為證券交易所得。根據現行稅法,個人股東(不論是居住者或非居住者)以及非居住者法人股東皆可免稅。唯有居住者法人股東,需考慮所得基本稅額的影響。

許嘉銘指出,如果股東通過《企業併購法》進行股份轉換,並取得現金或其他公司股份,該所得仍屬證券交易所得,稅務處理與股票交易相同。然而,若公司尚未上市櫃,股東的稅務負擔會因身分別而有所不同,法人和個人股東的稅法適用有所差異。

若公司被合併而消失,股東所獲得的合併對價若高於原投資成本,則該所得會被認定為股利所得。許嘉銘分析,這會影響股東的課稅方式,本國法人股東可以免計入所得課稅,而非居住者法人及個人股東則需按21%扣繳稅款,除非可以適用租稅協定減少扣繳稅率。

許嘉銘進一步解釋,對於本國個人股東,他們可以選擇將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課稅或分離課稅,目前並無減免規定,不過,若被併購的公司符合某些條件,如成立未滿五年且未公開發行股票的新創公司,股東可選擇延後繳稅,分三年平均課稅,減少立即的稅負壓力。

許嘉銘提醒,股東在併購過程中可能會面臨證券交易所得或股利所得的課稅問題。由於每個情況下的稅務處理不同,股東應積極尋求專業協助,預先估算稅負,避免潛在風險,確保自身利益最大化。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會計師許嘉銘。業者提供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會計師許嘉銘。業者提供

標籤: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