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導體面板級封裝設備製造商亞智科技(Manz),提倡並推動 CoWoS「面板化」、意即 CoPoS(Chip-on-Panel-on-Substrate)技術成形。現在亞智從母集團獨立營運,以台灣為研發核心,聚焦 CoPoS 技術與金屬化製程設備。
1986 年成立的亞智,經過 5 年經營在台灣興櫃市場掛牌,到了 2008 年由德國 Manz AG 收購,仍持續深化生產設備技術研發。值得一提的是,Manz AG 董事會在 2024 年 12 月決議,由於集團面臨無力償還債務的困境,因此提出破產程序申請,並陸續出售旗下資產。然而亞智經營的設備製造業務過往有獲利,掌握技術與專利,已為全球前十大先進封裝、IC 載板、顯示器面板製造大廠提供超過 8,000 台設備。
面對先進封裝市場高速成長,亞智進行股權轉換,預計今年第二季完成對 Manz AG 亞洲區業務的收購,邁入獨立營運新階段,全面擴張半導體設備製造事業,未來也會思考重新在台上市櫃。
亞智營運重心將聚焦 CoPoS 技術與金屬化製程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裝機調試及客戶服務。與客戶緊密協作下,亞智強化製程整合與系統導入能力,提升產線效率與品質穩定性。
除深耕台灣外,亞智於中國、印度擁有子公司,並積極布局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據點,目前員工總數約 370 人。亞智的生產比重約是中國 2/3、台灣 1/3,這個模式存在多年,過去生產設備最大宗為面板領域,如今半導體比重過半。
亞智今年更於桃園投資設立「半導體創新研發中心」,推動面板級封裝(PLP)與玻璃通孔(Through Glass Vias,TGV)的重佈線層(Redistribution Layer,RDL)金屬化設備技術研發,與客戶密切合作,提供打樣與製程驗證,快速回應市場需求。
「我們在台設立研發中心,持續創新並提升 CoPoS 的技術與設備優勢,確保在先進封裝領域保持領先地位。」亞智科技總經理林峻生表示,「針對全球市場對在地供應鏈的需求,我們強化區域布局,提升供應鏈韌性,確保設備快速滿足不同區域客戶的技術與產能需求,並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我們不僅專注技術突破,也積極推動綠色製造與智慧生產,透過新設備技術降低能耗與材料損耗,協助客戶實現更具永續性的生產模式。」
亞智根植於化學濕製程、電鍍及自動化設備領域,累積近 40 年專業技術與應用經驗,成功拓展至 PCB、IC 載板及顯示器產業。亞智率先布局半導體 PLP 與 CoPoS 技術,成為背後關鍵的設備推手。
CoPoS 可說是 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面板化」,將晶片排列在方形基板取代圓形晶圓,屬於增加產能的新概念。亞智針對不同封裝結構、基板及基板厚度提供蝕刻與電鍍設備:蝕刻設備方面,具備高縱深比(AR > 1:20),支援厚度 0.2~1.1mm 基板,確保高密度封裝訊號的完整性與導電需求。至於電鍍設備,支援有機基板盲孔與 TGV 製程,確保高均勻性,相容保型銅電鍍與填孔電鍍。
不只如此,亞智做為台灣唯一成功開發數位噴印成膜設備供應商,實現無光罩製程,適用於晶圓級與 PLP 後段金屬化製程,可簡化生產流程、提升效率、並降低能耗與材料損耗,推動半導體製造的綠色永續發展。
(首圖為亞智科技總經理林峻生,來源:科技新報)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