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長期在百元上下浮動的鴻海,本週一舉衝破 120 元,14 日收盤價 121 元,創下近三年來的新高紀錄,格外受到市場關注。
「去年11月法說會時,我們對於今年的展望,看法是中性的,但我們對於今年全年集團的展望,會從原來的中性上調到『顯著成長』!」董事長劉揚偉說。
剛歷經全球景氣未明的2023年,鴻海仍交出全年營收6.16兆的歷史次高紀錄,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也三率三升,分別為6.30%、2.70%、2.31%,EPS 10.25元則創下16年新高。如今,劉揚偉又極難得一改往日較審慎的態度,自信釋出利多消息,為接下來鴻海的營運狀態注入強心針。
▲ 鴻海四大產品別2024年展望。(Source:截自鴻海法說會簡報)
關鍵成長動能,就是AI伺服器。AI表現究竟有多好?劉揚偉表示,近期無論CSP(大型雲端服務商)還是品牌客戶,需求都相當強勁,預期今年CSP成長會超過五成、品牌也會超過三成,將推升今年AI伺服器營收成長超過四成、GPU模組年增超過三位數,而AI伺服器占整體伺服器的營收,也將從三成提升至四成。
值得一提的是,鴻海過去較常強調自己能提供GPU模組、GPU基板、主機板、伺服器、機櫃的「一條龍服務」,今日則進一步分享另一項優勢,就是全面掌握了AI資料中心的關鍵零組件,包括高效能運算伺服器、儲存器、交換器、電源供應解決方案和先進散熱技術。
其中,劉揚偉特別點名高速交換機與液冷散熱技術的重要性。「鴻海五年前就在做液冷,」劉揚偉強調,鴻海能提供客戶更佳的運算效能、優於業界的節能表現、更安靜的機台,同時還能協助優化機櫃整體空間設計、降低客戶的營運成本,是鴻海的最大優勢。
至於外界關注與輝達(NVIDIA)的合作,劉揚偉也表示下週將親自參與輝達GTC大會,不光是為了感謝Jensen(黃仁勳)去年底親自到鴻海科技日站台,更是因為雙方合作的關係更加緊密,並預告GTC大會上將會看到新的合作模式。
▲ 劉揚偉表示下週將親自參與輝達GTC大會。(Source:輝達)
電動車成長放緩,但發展策略不會變
除了AI伺服器,鴻海的電動車、低軌衛星等新事業同樣備受關注。尤其近期電動車市場成長放緩、競爭愈趨激烈,也讓外界關注鴻海的發展狀態。
對此,劉揚偉一如既往強調,鴻海的造車策略不會改變,「電動車市場加劇是我們早就有所預期的,但競爭到一定階段就會進到整合階段,」劉揚偉強調,鴻海獨有的CDMS(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逐漸受到車廠認同,待有進展就會對外說明。而在旗下Model C部分,目前接單量已達9,000台,預期全年能賣出萬台、營收破百億。
電動車同時也加速集團在低軌衛星的發展,甚至發掘出新商機。劉揚偉分享,集團做低軌衛星的起心動念雖是為了車聯網,但進入產業後,才發現在製造、平台、軟體、太空零組件上面都充滿了商機,期許隨著電動車需求提升、加上5G正逐步進入6G,都有望推升衛星產業蓬勃發展。
去年鴻海「珍珠號」發射升空後,鴻海B5G政策組處長趙元瀚接受《遠見》專訪,也特別提及,待SpaceX超重型運載火箭「星艦」(Starship)順利升空後,有望喚醒龐大的需求,是鴻海的大好機會。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