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因應氣候危機,多數化石燃料都不該開採

新聞媒體 2021-09-10


獨立財經智庫《Carbon Tracker》週四(9 月 9 日)發表第五期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投資風險年度分析報告指出,企業還沒有意識到國際能源署(IEA)研究所產生的重大影響:若想讓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度數控制在不高於工業化前時期(攝氏)1.5 度水準,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就不該進行新的投資。

依據IEA更嚴格的「2050年淨零排放情景(NZE)」(攝氏1.5度),包括殼牌(Shell)、雪佛龍(Chevron)以及Eni等多數石油業巨擘至少得削減半數產量,多數頁岩企業得削減逾80%產量。

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BP(英國石油)2030年代平均石油和天然氣產量都必須較2021年減少67%,殼牌、雪佛龍各需削減56%、48%。

《Carbon Tracker》指出,即便是較為緩慢的「遠低於攝氏2度」路徑,資產擱淺風險依舊很嚴重。

英國衛報報導,著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週三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度數若想有五成機率控制在不高於工業化前時期(攝氏)1.5度水準,目前國家與企業擁有的90%煤炭和60%的石油和天然氣蘊藏量都不應該被開採。對化石燃料業來說,報告結論是嚴峻的,意味著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產量肯定已經觸頂,隨後每年將縮減3%。

《Carbon Tracker》分析師Mike Coffin表示,資產擱淺風險不是開玩笑的,石油和天然氣企業投資人有必要清楚意識到過渡風險。

澳洲金融評論(AFR)8月13日報導,澳洲第二大退休基金《Aware Super》投資主管Liza McDonald受訪時表示,就投資組合長期表現而言,氣候風險是真實且迫切的威脅,她說,「如果我們認為企業或產業無法妥善應對氣候變化風險並構成擱淺資產(stranded assets)風險,我們將考慮撤資」。

福斯(Volkswagen)執行長Herbert Diess週二在LinkedIn發表專文指出,高盛分析師預估,若想讓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度數控制在不高於工業化前時期(攝氏)1.5度水準,到2032年為止的環保基礎設施累計投資金額將達56兆美元。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