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飲料店家數持續擴展

工商法遵 2021-12-15
1.疫情影響6、7月最劇,10月解除內用隔板後營收轉為正成長:今(110)年前4月我國景氣處於穩健成長,民間消費動能持續增強,帶動2~4月飲料店營業額年增率呈現兩位數的成長,惟5月下旬受到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管制措施趨嚴影響,營業額降為61億元,僅剩4月7成左右,6月續跌至51億元,為102年2月以來最低,年減38.8%,為歷年最大減幅,7月亦減36.6%。惟隨疫情逐漸趨緩,減幅逐漸收斂,10月在解除內用隔板及政府推出各項振興方案下,營業額年增率由負轉正,年增2.6%,結束連續5個月負成長。
2.疫情打亂飲料店營收淡旺季:觀察近年飲料店各月營業額表現,7~9月及12~隔年1月因逢寒暑假、聖誕節慶等季節與溫度因素影響,向為營收高峰,惟今年5~9月因各餐飲場所禁止內用,嚴重影響營收,致營業額年增率均呈負成長,表現異於以往。
3.高雄市飲料店家數最多:依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統計,飲料店今年 9月底營業家數為2萬6,255家,較109年底增加1,338家,且呈按月增加趨勢,其中以「冰果店、冷(熱)飲店」增加1,183家最多,主因手搖飲料受到國人歡迎,加上入門門檻較低,吸引許多業者投入所致。另就各縣市家數觀察,以高雄市占15.2%居冠,臺南市14.2%次之,前六名均為直轄市,占比合計70.7%;若以家數密度觀察,嘉義市平均每萬人口中有21.7家,居全國首位,臺南市19.9家、澎湖縣19.4家分居2、3名,而人口數最多的新北市僅5.9家最低。
4.結合外送平台,付款型態改變:飲料店付款方式向來以「現金」和「信用卡」居前二名,109年分占68.2%及15.6%,惟受疫情影響,消費者減少外出,透過外送平台下單付款,而平台定期以匯款方式轉給店家,致「支票、轉帳、匯款」付款方式躍居第三,占10.7%,較108年增加7.4個百分點,變動最為明顯。
5.近9成飲料店提供POS系統服務,線上點餐比率攀升:今年6月飲料店有提供各項服務中,以「POS系統(點餐系統)」占88.9%比率較高,其次依序為「信用卡或儲值卡支付」占69.2%,「開立電子發票」占68.4%,「經營網路社群或Line」占63.3%,「行動支付」占60.7%。若與109年比較,以「線上點餐」、「加入外送平台」及「行動支付」各增加10個百分點以上最多,顯示在疫情期間,業者除強化數位服務,提供自有外送外,亦與外送平台合作,拓展客源。
6.營業成本上升為主要經營困境,加強食品安全控管為營運首要課題:飲料店經營門檻較低,品牌推陳出新速度較快,加上原物料、租金價格上升,皆加深業者經營之壓力。據調查顯示, 今年6月飲料店前三大經營困境(可複選)依序為「營業成本上升」(占57.3%)、「租金支出高」(占50.4%)、「同業間競爭激烈」(占45.3%);此外業者規劃主要營運發展計畫前三項分別為「加強食品安全控管」(占49.6%)、「研發新產品」(占43.6%)、「降低人事成本」(占36.8%)。

發言人:經濟部統計處 黃副處長偉傑
聯絡電話:(02)23212200#8500
電子郵件信箱:wjhuang2@moea.gov.tw

業務聯絡人:經濟部統計處 吳科長聲和
聯絡電話:(02)23212200#8513
電子郵件信箱:shwu2@moea.gov.tw

撰稿人:經濟部統計處 李昱緯科員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