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南光:五警訊誘發通膨上揚

新聞媒體 2021-09-07

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又開金口,指「消失的通膨」愈來愈明顯,即使許多短暫因素沒有對通膨持續形成壓力,數十年來維持物價穩定的長期結構性因素,若是有鬆動跡象,可能會觸發並帶動長期通膨走高。

陳南光投稿台灣銀行家雜誌,指出近年在極度寬鬆貨幣環境下,多數央行修改貨幣政策架構,提高對通膨的容忍度,已削弱央行抗通膨的公信力,恐動搖民眾長期以來穩定的通膨預期定錨。

陳南光的投稿命題「消失的通膨」,刊登在9月出刊的台灣銀行家雜誌,但他在文章中也特別強調,該文「謹代表個人意見,與服務單位無關」。

陳南光指出,抑制通膨的長期結構性因素已然鬆動,但是全世界同時面臨的新情勢中,有五大現象可能會觸發通膨大幅上揚,包括去全球化與供應鏈重組;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政府債務貨幣化;通膨與通膨預期逐步升溫;央行抗通膨公信力消失中。這五大現象,台灣也身在其中,不僅躲不開、更需要積極因應。

「當產出與通膨之間的抵換關係已經減弱,對於貨幣政策的影響是什麼?」這是陳南光提出許多問題之一。他指出,由於通膨率對於失業率變動的敏感度下降,當政府採取擴張型貨幣或財政政策推升總需求,增加產出以降低失業率時,不必付出太高通膨率上升的代價,這聽來似乎是好消息,但過去的資料(尤其是日本以及歐元區)顯示,當一個經濟社會長期處在低通膨的情況下,通常是經濟體質虛弱的現象,而且會有相當高的機率落入通貨緊縮,即低於期望水準的通膨會導致人們往下修正通膨預期,進而帶動實際通膨率進一步下滑。

他進而指出,低通膨與通膨預期之間的動態循環一旦出現,就不易逆轉。而且預期通膨下修會直接帶動名目利率水準降低,這將會壓縮央行進一步降息以支持經濟復甦的空間,削弱貨幣政策穩定經濟的能力。

《金融》外匯局長:美債殖利率走高 有利美元升、台幣貶 《匯市》突破27.6元 新台幣挑戰連7升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