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疫情下重啟經濟,41實體台灣名列前茅

新聞媒體 2020-06-06


2019 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考驗各國防疫與重啟經濟的能力。一項針對 41 個主要經濟體的調查顯示,台灣在染病復原與社會活動 2 項指標表現出色,經濟恢復程度領先歐美大國。

加拿大網路發行公司 Visual Capitalist 整理 41 個主要經濟體的社會活動率與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復原率,做成視覺圖表,上週發表〈復原之路:哪些經濟體正在重啟?〉一文。

文章說明,社會活動率指標(Mobility Index)將人們在工作場所周邊活動與住宅周邊活動相減,評估人們的活動趨勢,活動率愈高,意味經濟活動愈多。

上述計算所需數據取自科技公司 Google 的「疫情社區活動通報」(COVID-19 Community Mobility Reports);這項通報是無記名的個人活動史數據彙整。由於中國國內禁止 Google 營運,因此未列入評比。

疫情復原率(COVID-19 Recovery Rate)則是將國家地區的病癒人數與確診總數相除,呈現當地疫情復原狀況。數據取自病例數追蹤網站 CoronaTracker,裡面的資料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等多個全球或政府資料庫。

評比分為 4 個象限。第 1 象限為高活動、高復原,即復原狀況良好,以致社會能解封,人們穩定復工;台灣、越南、日、韓、香港與紐澳等國都在這個象限,算是 41 個經濟體裡的前段班,台越更因 2 項指標都是正數而在前段班名列前茅。

第 2 象限為高活動、低復原,即一些國家就算疫情復原狀況不理想,仍開始鬆綁,可能導致未來病例數激增;希臘、巴西、波蘭都在此區。

第 3 象限為低活動、低復原,即人民大多謹慎居家,政府持續與疫情搏鬥;美、英、法、荷、瑞典、菲律賓、印度等國在此區。

第 4 象限為低活動、高復原,這類國家打安全牌,想待全體人民康復後再重啟經濟;德、西、義、加、丹麥、芬蘭與新加坡等屬之。

文章末尾指出,要留意的是,第 2 波疫情很可能打亂各國重啟經濟的計畫,由於各國須同時考量衛生風險與經濟活動,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之路並無標準答案。

(譯者:陳亦偉;首圖來源:Unsplash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