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電已是全球趨勢新調度模式因應不會缺電
經濟部指出,許多國際品牌大廠紛紛響應RE100的承諾,而RE100對於綠電定義則為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經濟部2016年後推出太陽光電2年計畫、離岸風電4年計畫,整合各部會資源擬定2025年太陽光電20GW、離岸風電5.6GW等具體目標並跨部會協調推動。2023年4月時,已有太陽光電10GW,與2015年相比增加10.3倍、離岸風電208座,達1GW的建置成果。近年增加的才是台積電等業者,急需的綠電,國內綠電建置也確實需要加快腳步。
經濟部進一步指出,過去20年來的再生能源,絕大多數來自幾無增加的慣常水力及廢棄物發電,而2016年以後加速推動成熟綠能(如風、光電),隨再生能源政策持續推動簡化設置程序及優化法規制度,綠能案場興建更上軌道。相較2016年風力及太陽能全年發電量合計25.2億度,去(2022)年已達142.2億度,成長5倍以上,2030年更可望超過900億度,有助國內企業達成RE100目標,強化企業競爭力。
因應綠電時代來臨,台電目前電力調度皆以再生能源優先,面對綠能波動的特性,也透過各種快速起降能源,靈活調度、互相搭配。在所有的傳統機組當中,水力機組反應最快,可在5至10分鐘內立即反應,其次是燃氣機組,能在1小時內快速反應,這是燃煤跟核能機組比不上的;同時國內亦積極發展儲能電池,台電也持續推動新時間電價、需量反應等需求面管理措施,增加整體供電穩定性。
因應白天太陽光電大幅增加,台電也調整水力發電的調度模式,除把發電主要時間從白天移到晚上,也因應尖峰期間從日尖峰6小時,縮短為夜尖峰3小時,發電時間變短了,效率就提高了,例如近期甚至大甲溪流域的中部水力發電重鎮,皆無需滿發,反而可持續蓄水,在用水優先及雨量挹注下,德基水庫已突破七成,何來缺電的指控。
針對部分人士又提及台電以每度10元執行需量競價,過去台電已多次說明,需量競價為需量反應措施的一種,國際電業也行之有年,國內從2015年就開始推動,由用戶自行投標報價,價低者優先得標,並非每度電都以10元得標,去(2022)年需量競價執行費用約4.9億元,僅占台電公司整體支出約0.05%;所有需量反應措施執行費用共計僅約17億元,占整體支出約0.17%;至於台電編列民間購電預算3,000億,該筆預算係指包含再生能源躉購、合格汽電共生及民營電廠購電支出,與需求面管理執行支出,兩者完全不同。
至於進一步衍伸指台電虧損是因為能源政策,台電強調,近年燃料價格飆漲衝擊全球電業營運,台電去年光是燃料成本就增加超過3000億元,各國電力公司虧損,台電並非特例,舉凡歐美日韓等國皆已大幅調漲電價。面對國際性的能源及通膨危機,台電在第一線扮演「消波塊」的角色,為國家擋住輸入性通膨的「海嘯」,使台灣CPI上漲較他國溫和,而政府規劃的電價調整方案已努力兼顧照顧民生與電業穩供使命,盡量降低衝擊。
發言人:經濟部能源局李君禮副局長
聯絡電話:02-2775-7700、0936-250-838
電子郵件信箱:chunlee@moeaboe.gov.tw
發言人:台電公司吳進忠專業總工程師
聯絡電話:02-2366-6271、0910-192-766
Email:u850899@taipower.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