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專題:從生產觀察我國製造業發展脈絡)
儘管全球疫情仍具不確定性,惟隨各國陸續接種疫苗及持續推動振興方案,全球經濟復甦腳步較預期強勁,OECD 5月31日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5.8%,較3月預測調升0.2個百分點。IHS Markit 6月15日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6.0%,亦較上月預測上修0.3個百分點。
二、國內經濟
由於5G、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成長,遠距商機熱度依舊,加上傳產貨品市場需求回升,原材物料價格上漲,帶動我國5月出口及製造業生產成長力道續呈穩健,分別年增38.6%、17.3%。民間消費方面,因國內疫情升溫,門市來客數減少,餐廳全面禁止內用,5月零售業年增2.8%,為近5個月最低增幅,餐飲業轉呈負成長19.1%,為109年3月以來最低。
展望未來,隨著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需求持續擴增,國際原物料價格續居高檔,有助於延續外銷接單動能,而疫情若沒有大規模影響製造業產能,則國內製造業生產亦將持續成長;惟國內疫情仍在三級警戒管制下,民眾減少外出購物,餐廳全面禁止內用,將持續衝擊民間消費力道。
三、專題:從生產觀察我國製造業發展脈絡
1.製造業對我國經濟影響舉足輕重,政策引領產業穩定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歷經能源危機、金融風暴、網路泡沫、國際疫情、貿易戰等全球變局,政府適時推出相應的產業政策,藉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帶領著製造業穩定成長。
2.製造業主力由民生工業逐漸過渡至資訊電子工業,且集中度提升:我國製造生產總額前5大中業集中度由1980年代36.7%,提高至1990年代41.3%,於2000年代大幅躍升至60.2%後漸趨穩定,2010年代續升至63.5%。
(1) 1980年代民生化學工業為製造業發展主軸:我國產業發展重心以民生工業為主,食品、紡織產業占製造業生產總額皆逾8%,排名居前二位,且持續發展石化、鋼鐵等產業,有效降低對進口中間財的依賴。
(2) 1990年代以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為首位: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生產成本的上揚,導致勞力密集產業外移,政府祭出強化產業體質與轉型措施,帶動電腦電子產品趁勢崛起,奠定我國資訊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石。
(3) 2000年代電子零組件迅速竄起:隨著製造業外移由原先傳統產業逐漸擴大到資通訊產業,我國產業逐漸轉型至高附加價值之資本密集型產業,配合資通訊產業之三角貿易模式,奠定我國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供應鏈之重要地位。
(4) 2010年代朝多元產業開展,資訊電子工業占比升幅減緩:政府引導業者往高附加價值產業升級外,產業轉型重心不再倚靠少數產業,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創新產業的多元推展,為驅動我國產業成長的重要核心。
3.我國產業高度聚焦於電子及精密儀器業,集中化程度高於日韓:將各國行業分類標準統整比較,我國1990年代前5大行業集中度67.7%,低於日本71.4%、南韓72.5%,至2000年代集中度大幅提升至81.8%(電子及精密儀器業占33.5%),反而高於日本74.1%、南韓81.2%,且日韓之各個行業分布相對我國均衡。
4.加強產業均衡化與高值化,為我國製造業發展的長期目標:我國製造業發展明顯傾向於電子及精密儀器產業,且高度依賴出口市場,導致我國經濟表現易受國際景氣波動影響,是以調整產業結構及提升附加價值,為我國製造業發展長期努力的主要目標。
5.致力產業技術研發與創新,促進產業多元發展,推升附加價值:邁入2020年代,適逢美中貿易與科技衝突、肺炎疫情肆虐變局,全球產業供應鏈正加速重整,加以各國紛紛導入智慧製造、物聯網等新世代製造模式,在疫情驅動產業朝數位經濟前行,企業陸續部署數位轉型策略下,我國恰可善用ICT產業競爭優勢與完整的產業鏈基礎,持續強化研發、深化應用、連結關鍵技術,發展新的科技思維,秉持「穩定中追求成長、變局中把握先機」的政策理念,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以持續推升經濟成長動能與國際競爭力。
詳細資料請參閱「當前經濟情勢概況」
經濟部統計處
發言人:黃副處長偉傑
聯絡電話:(02)23212200#8500
E-mail:wjhuang2@moea.gov.tw
新聞聯絡人:蔡科長美娟
聯絡電話:(02)23212200#8762
E-mail:mjtsai1@moe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