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金融業對市場走向很敏感,通常會提前布局或減碼。第3季台灣資本市場不佳,包括銀行業、壽險業8月紛紛減碼,銀行以成本計價,單月減碼235億元,壽險業依市值計算,若換算台股漲跌幅後,評估8月減碼約300億元,二大金融業不約而同減持,而9月、10月台股果然震盪。
根據金管會銀行局昨(14)日揭露的數據,國銀今年投資在國內外上市櫃股票、基金、私募股票、私募公司債等有價證券,7月達到最高峰的3,461億元,比2020年底增加1,536億元,一度增加約八成。
但整體國銀在8月底投資金額降到3,226億元,已比7月減持了235億元左右,由於銀行投資是採成本計價,亦謂這部位是札札實實地減碼資本市場。
壽險業7月時還加碼台股200億元,但8月看「苗頭不對」,果斷地減碼,雖然對台股總持有部位仍有2.08兆元,較7月只小幅減少10億元,但壽險業持有台股是以市值計算,若跟台股漲幅1.41%來比較,實際上,壽險業8月單月減碼應該超過300億元。
而台股在銀行、壽險二大金融齊力減碼下,少了銀彈強心針,加權指數一路由最高1,7643點急挫近1,400點之多,後來台股雖然有展開反彈,但力道不足,在高檔盤旋整理後,10月加速跌勢,在9月中秋節前後,遇到大陸恒大財務危機,以及大陸限電等利空,市場甚至一度討論國安基金是否進場護盤。
根據「商業銀行投資有價證券之種類及限額規定」,國銀投資集中交易市場與店頭市場交易的股票、新股權利證書、私募股票、私募公司債、基金受益憑證、認股權憑證及認購(售)權證的原始取得成本總餘額,不得超過銀行核算基數30%,即約等同淨值的30%。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若依據目前國銀的淨值,可投資上限有1.14兆元,即銀行可加碼資本市場的資金動能仍超過8,000億元。
今年銀行因為台商回流、製造業出口大好,增加不少存款,面臨「濫頭寸」問題,依舊得面臨資金去化問題,需尋求好的投資機會,市場看好未來銀行仍有加碼空間。
至於壽險業,截至8月底為止,投資台股僅2.08兆元,占可以運用資金比率亦僅7.6%,以國內現金部位還有8,859億元來看,未來伺機逢低進場,加碼銀彈空間亦很充沛。
只是銀行資金多以極短期的存款為主,對於有價證券的投資「敏感度極高」,一看到苗頭不對就得先抽腿,以免造成損失,影響銀行資本適足率,而壽險因為保戶持有保單期間可以較長,投資操作上會更具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