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式縮減購債(Taper)以來,美元指數走強,截至 11 月 24 日,近一個月上漲突破 3%,創 17 個月新高,如今 Fed 考慮加速 Taper,期元大美元指數 ETF 研究團隊指出,依過去經驗,美元指數往往受惠美國經濟表現強勁、縮減購債等因素,因此可透過相關工具布局美元指數投資機會。
根據過去 QE 退場經驗顯示,美元指數在縮減購債前後,偏向震盪盤整,但開始縮減購債後開始明顯走強,尤其是 QE 退場後,更出現明顯漲幅,以 2014 年第三次 QE 退場為例,Fed 將在 2013 年下半年開始討論縮減購債、2014 年 1 月開始縮減 QE 規模、2014 年 10 月 QE 正式退場、2015 年 12 月開啟升息循環,美元指數當時受到縮減寬鬆政策激勵,2014 年中打底後呈現爆發式走強。
美國聯準會貨幣寬鬆政策兩大關鍵指標,分別為通貨膨脹(PCE)及就業狀況(失業率),所以透過這兩項指標,搭配聯準會每一季度所做出的季度經濟預測,即可一定程度的掌握聯準會的貨幣政策。
通貨膨脹方面,因全球供應鏈遇瓶頸、疫情緩解後消費恢復榮景及高漲的能源價格,致使美國 10 月份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 price index)數據年增率達 5%,創 30 年以來的新高,提前達到聯準會 2021 年目標 4.2%。
就業狀況方面,美國勞工部公布的 10 月份非農就業增加 53.1 萬人,失業率則降至 4.6%,不僅是疫情以來的新低,也提前達陣聯準會 2021 年失業率目標 4.8%,而在通膨及就業雙雙達陣聯準會的目標之下,聯準會主席鮑爾喊話可能加速縮減購債計畫。
展望未來,聯準會 2020 年因新冠疫情而開啟無上限的量化寬鬆,規模堪稱歷史之最,而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全球經濟緩步復甦,美國更是在聯準會的寬鬆及政府的多輪紓困案下,復甦腳步領先全球,依照歷史經驗,美元指數表現值得期待。
元大投信提醒,期元大美元指數 ETF 持有的是期貨契約,依照指數編製規則將於期貨契約到期前把部位轉倉至其他月份,而不同月份的期貨價格可能不同,因此期信 ETF 的績效表現可能與現貨有所差異,在交易相關產品須留意市場消息面風險,並仍須格外注意 ETF 折溢價風險。
(首圖來源:Flickr/Federalreserv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