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機構 CB Insight 最新報告中,預測了 50 家可能成爲獨角獸的潛力新創,在這次的報告中可以看出,過去 5 年快速成長的消費型電商已經退場,在這份名單中共有 37 公司沒有提供面向消費者的產品,企業取向的資料分析服務,幾乎占了三成。
▲ 預測未來獨角獸新創,在 50 家公司中,有誰能修成正果呢?(Source:CB Insight)
今年的這份預測名單,看起來格外陌生,和往年相比,看不到強大的消費型品牌,而是許多後端服務主宰了榜單。在這份 50 家企業名單中,有 30% 針對企業提供應用,包括大數據分析和開發者工具,像是企業搜尋 Algolia、分散式資料庫 Cockraoch Labs、持續交付平台 Harness 和客戶資料保護 BigID 等。
另外有 22% 的未來獨角獸投入在金融科技領域,並且有 6 家公司是在美國以外,像是阿根廷的 Ualá 和印度的 CRED,顯示在這些新興市場中,金融科技的需求快速增長。
進一步按照國家來看,美國依然是最大的獨角獸產地,共有 35 家新創公司來自美國,而英國與德國各有 3 家,印度和澳洲則有 2 家入選,這當然要歸功於美國多年來茁壯的新創生態系,讓分析師與演算法都給予美國新創較高信心,其中光是設籍加州的公司就多達 24 家。
CB Insight 這套預測系統稱為 Mosaic 演算法,分析 28 萬家新創公司,根據其財務健康、發展軌跡和市場潛力,來推算可能成為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未來獨角獸公司。在過去兩次預測中,準確率分別是 52% 和 34%,在全世界這麼多新創公司中,能夠有這樣的準確度,算是相當值得參考。不過演算法也是有其侷限,2015 年上榜的點對點租車公司 Beepi,就在隔年直接陣亡。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位於美國的 35 家上榜公司中,幾乎全都由白人與亞裔領導,而其中女性創辦人為 0 人,黑人在創業圈中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隨着性別與種族意識日漸抬頭,未來的創業家如果能適當的增加團隊組成多元性,也許會在吸引投資上加分不少。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能夠登上這批名單的公司,基本上都活過了最嚴峻的時期,其中生醫領域新創格外引人注目。
在全球疫情擴散下,數百萬人被關在家中,但仍然有就醫需求,因此第一個快速成長的就是遠距醫療服務。Doctor on Demand 是其中一家未來獨角獸,提供虛擬看診服務,在 3 月之後快速成長。另一家則是雲端病歷服務 Omada Health,能夠幫助用戶管理健康狀況記錄;Lyra 則是提供遠距心理治療服務,這兩家都在疫情下蓬勃發展。
後疫情時代充滿變數,基於過去數據的演算法所預測出來的這份名單,也面臨極大考驗。在過去半年消費市場嚴重萎縮,因此預測偏向更穩定的 B2B 服務,似乎很好理解。然而在復甦階段,會不會有爆炸性的消費反彈,企業會否在這個艱困時期縮減採購服務,都可能大幅影響這份名單的準確性。
最後,我想指出名單上一家比較少人關注的企業,密碼管理與資安服務公司 Dashlane,他提供面向企業與消費端的產品,提供比元祖級的競爭者較低的費用,同時具有獨特的暗網比對功能,減少個人密碼外流的可能性,在遠端工作頻率增加後,需要多種雲端服務協作,密碼管理服務就成為解決痛點的有效工具,非常值得關注。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