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警告,由於美國祭出出口禁令,深圳新廠可能會面臨設備交貨延遲問題。
南華早報、日經亞洲評論報導,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長趙海軍14日在財報電話會議透露,由中芯及深圳政府合資打造的深圳晶圓代工廠,預料會在未來一年投產。不過,他說,考慮到美國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科技出口禁令,設備或許會延遲一些時候才能投產。
中芯國際2020年12月被美國政府列入貿易實體清單,阻礙該公司在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研發能力。
趙海軍14日透露,中芯供應商正在努力爭取出貨,但能否取得許可執照,仍有諸多不確定性。他說,目前已有許多進展,情況比上一次舉辦電話會議時要好上許多,但不確定因素仍無法全面排除。
中芯深圳廠將聚焦28奈米以上的傳統晶片製程,目標是月產4萬片12吋晶圓,預定2022年開始投產。趙海軍並未對延遲問題多作說明。
趙海軍並預測,當前的晶片供應短缺問題,至少會延續到2021年底。目前中芯面臨兩大難題,一個是需求強勁,公司產能無法滿足客戶,另一個則是供應鏈面臨限制,主要是受到公司被加入美國實體清單影響。他坦承,美國的出口禁令,會對中芯先進製程的研發進度造成較高風險。
趙海軍並表示,28奈米製程技術有些許不確定性,去年全球還供給過剩30%,今年卻湧現大量需求,不同應用處理器、Wi-Fi晶片佔據產能。他說,40奈米製程技術也出現嚴重供給缺口,主要跟射頻IC及微控制器有關。他表示,中芯的產能調整計畫非常有彈性。
中芯14日公布的第一季(1~3月)淨利達1.59億美元,低於上一季2.57億美元,但較2020年同期(受疫情爆發影響)高2.5倍。
財報顯示,14、28奈米製程對中芯Q1整體晶圓營收占比從上一季的5%上升至6.9%,55奈米、65奈米的占比則季減1.2個百分點至32.8%。
展望Q2,中芯預測營收將介於12.9億至13.1億美元,預估區間上緣比2020年同期多40%,也比前季高19%,主要是拜供應短缺促使中芯調漲產品價格之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