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候下,巨災債成主流;發債額料連2年創高

新聞媒體 2021-10-30


極端天候頻繁發生,促使 1990 年代問市的風險轉移利基商品「巨災債券」(catastrophe bonds)邁向主流,規模衝上 300 億美元,發債額更有望連兩年刷新紀錄。

金融時報29日報導,巨災債券如何運作?一邊是想保護自身免於天災損失的保險商、企業、政府機構,另一邊是願意拿自己的資本承擔風險的投資人,換取年度債息收益。此外,巨災債券的表現與主流資產較無連動性,可分散資產配置。

銀行家和投資人說,氣候威脅惡化,巨災債券的發債額預料將連兩年突破空前高。Neuberger Berman執行董事Peter DiFiore表示,確有需要轉移風險,每個人都了解或被迫了解,很多風險未獲管理。信評機構、股東、監管者都注意到相關風險。

過去12個月來,巨災債券發行者包括牙買加政府,世界銀行協助下成為第一個發售巨災債券的加勒比海國家。Google母公司Alphabet也推出巨災債券,取得傳統地震險以外的保障。近幾週香港當局開賣巨災債券,支付颱風損失。

Aon Securities主管Paul Schultz說,巨災債券仍在早期階段,今年肯定會締造發債新紀錄,估計此動能會直接延續到2022年。今年1~6月氣候變遷損失極驚人,估計達400億美元,為十年來最慘痛的開年表現。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