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偉:要從平台創造價值,競爭對手2、3年內追上可能性非常低

新聞媒體 2021-02-28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日接受財信傳媒董事長,同時也是「老謝看世界」節目主持人謝金河專訪,揭露鴻海電動車和 MIH 布局。劉揚偉受訪時表示,台灣產業的專長是 B2B,在汽車發展上應從 B2C 轉成 B2B,並從平台創造價值。

劉揚偉表示,對於台灣產業而言,發展 B2C 造車是不太合適的,因為台灣的市場規模不大,同時全世界又有那麼多車廠在競爭,台灣沒有國內市場可支撐一個汽車品牌,B2C 的汽車品牌也因而很難走向國際。然而,若是轉成 B2B 或 B2G 模式,那就是台灣產業擅長的,而轉為 B2C 的關鍵就在於平台化:當發展平台之後,目標客戶就不是消費者,而是各大車廠,同時 B2B 的市場行銷也是台灣產業所擅長的。

劉揚偉指出,鴻海發展電動車,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鴻海的專長,就是台灣產業的專長;如今電動車有這麼好的發展機會,若朝向 B2B 發展,就會有成功的把握。同時,要在電動車市場占有優勢,就要掌握汽車製造在地話。汽車很大,如果全部零組件都放在同一個地方製造,然後再靠船運輸,這樣運費很貴,供應鏈也會拉得很長。像以前由一個世界工廠製造的可能性不大,最後的組裝應該是在當地市場。而鴻海發展平台,同時平台上的零組件也在台灣做,最後運到當地市場組裝,這樣的模式是未來一個可能的發展方向。

劉揚偉提到,現在 MIH 聯盟有了 7、800 個的合作夥伴,鴻海一定要讓這些參與者享受到,加入 MIH 聯盟之後,他們的生意可以變得更大。所以,MIH 平台最後不能只是一個制訂規範的平台,還要能掌握出海口,出海口就是真金白銀。

在訪問過程中,劉揚偉也首次透露鴻華先進設計的 C segment、E BUS 車款圖樣,並表示預計在今年 6 月的時候,鴻海 MIH 電動巴士大概就會成型,而十月分就有望搭乘。劉揚偉強調,為了台灣的下一代,絕對不能夠再侷限於代工的思維,一萬美元的思維和三萬美元的思維一定完全不一樣:而要賺更多的錢,唯一的方法就是創造價值。

最後,談到競爭對手,劉揚偉也強調,鴻海不是像外界想像的那樣,沒什麼技術,鴻海的技術是非常深和非常多樣的。目前鴻海在 ICT 的垂直整合能力,大概是業界第一,中國的競爭對手仍在後面追趕,要發展那樣廣的垂直整合能力,不是那麼容易。所以,並非像市場所說的一樣,這些競爭對手好像在 2、3 年內就可以取代鴻海,這可能性是非常非常低的。

(首圖來源:東森新聞)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