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很難,這件事是有科學根據的。
根據專家研究人腦對金錢的反應,不管是匯錢到儲蓄帳戶,或是償還債務,做出聰明的財務決定,往往跟人類最基本的直覺相反。我們的腦袋到底是如何幫助、或是阻礙我們做出財務決定的呢?我們又可以如何利用這些知識讓自己變有錢?
我們直立走路、在線上交易所買賣股票、日常採買時用信用卡支付,但很多時候,我們跟我們的祖先沒有太大的不同。
「我們生來偏好那些能即時滿足我們的事物」,臨床神經心理學家索默斯(Moira Somers)表示:「假如我們今天可以看一場秀或是買一個新遊戲,要把這麼確定的事情推遲到比較不確定的未來,可能是一件很難的事。」
長期財務規劃行為與人類的天性相悖。神經科學家瑟夫(Moran Cerf)說明:「人類祖先以前還在資源稀缺的大草原生活時,腦袋跟著演化了。如果你看到藍莓,你會想馬上吃掉,不然就永遠吃不到,因為藍莓可能到時已經沒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往往肚子已經吃撐的 20 分鐘以後,才感覺到飽。這是人腦的機制,想要攝取比身體所需更多的食物,萬一明天找不到食物,我們才能有能量和資源。」
這個機制轉譯成乍看不理性的決策過程,例如我們為什麼一拿到薪水就愛大肆採購,而不是拿去投資?因為當下感覺很棒啊!
經濟中的結構性障礙進一步惡化了我們的「心理桎梏」,例如高失業率、停滯不前的薪水、種族不平等,還有蓬勃發展的廣告產業,每天一直敦促我們花錢。索默斯形容:「某部分來說,我們被打趴在地。」
如何善用「神經科學」理財
由此可知,省錢不是件簡單事,想要駕馭我們的天性,並非一蹴可幾。以下是 5 個神經科學家傳授的小技巧,幫助你省更多錢、達成財務目標。
1. 用現金付錢
並非所有「金錢交易」感覺起來都一樣。瑟夫解釋,當我們感覺到疼痛的時候,作為大腦皮質一部分的腦島皮質(insular cortex)會醒過來--包括「社會疼痛」。
如果你跟朋友打籃球時朋友沒傳球給你,或是另一半跟你分手,又或者是你賠錢,你會感覺到悲傷或孤獨,都是因為腦島皮質正在工作。
根據 2007 年史丹佛、麻省理工、卡內基美隆的神經科學家共同執行的研究,當人們想像用現金付錢,而不是用信用卡付錢的時候,腦島皮質會產生反應,這個現象被稱為「付錢疼痛」。
「當我們用現金付錢,對腦袋來說,會有一點點痛」,索默斯表示:「當我們用信用卡付錢時,卻只有愉悅腦袋區會產生反應。」
因此,試著改用現金付錢吧,看看是否產生正向行為改變。索默斯表示,只透過現金付錢,許多人就注意到花錢習慣「自動校正」了。
2. 金錢日記
想要知道你的腦袋如何運作?瑟夫表示,最好的辦法是在你做決定的時候,請一位神經科學家掃描你的腦袋,並告訴你,你多關心情緒、你如何失敗與成功。
但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詳實記下一週內每一次你做的金錢決定。瑟夫說明:「越詳細越好,包括你的決定、你身處的環境、你跟誰在一起、心情如何、是一天的什麼時間。你蒐集一週的決策資訊以後,再回過頭看日記,並排序滿意的金錢決策依序為何。」
你追蹤自己的行為久一點,你就會開始發現行為規律。例如,你在午餐時段還在工作,你餓了,這時你會訂外送;你在 Instagram 上看到生活網紅的貼文,你感到壓力,覺得應該要花錢買東西。辨識出這些衝動,有助於我們辨識購買行為是出於想要、需要或是不安全感。
3. 建立省錢計畫時,從小地方開始
激烈的財務改變難以長久。索默斯表示:「當人們負債的時候,會有一個衝動,想要把所有錢都砸下去還債。」這種作法不會長久,因為你如果沒有積蓄,下次又有緊急情況發生時,你可能又要被迫背負新債務。
最好的做法是,建立一個長期的儲蓄習慣,能夠依據你的生活變化作調整。
4. 增加或移除「摩擦」
「摩擦」(friction)是行為財務學裡面一個術語,用來形容消費旅程中的減速丘,例如,比起把信用卡號碼自動存在網頁上,網購結帳時,手動輸入信用卡號碼就是一個減速丘。
索默斯表示,摩擦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用來達成財務目標:「我們可以藉此減輕想要做的事情的痛苦程度,也可以用來增加衝動行事的困難度。」例如,你可以關閉一鍵下訂功能,或是取消自動存在網頁上的付款資訊。想要存錢,你可以把儲蓄、投資、帳單設定成自動化,平常付錢時則用現金結帳。「你越能夠自動化、減少依賴記憶力或意志力,你就越可能成功」,索默斯表示。
5. 接受犯錯的可能性
沒有人是完美的,因此也不會每一個決定都很完美。
瑟夫表示:「人腦並不適合活在這個世界。」因此,很重要的事情是,你有時候要體諒你的腦袋並沒有像科技一樣演化得這麼快。你可以設立一個雨天基金,能夠大大減輕你的心理負擔。
「我們必須平衡兩種考量:計算、動機。畢竟每個決定某種層面來說都是情緒性決定。」
(作者:張方毓;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