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國收緊對華為出口管制,中國注資中芯國際近台幣700億元

新聞媒體 2020-05-19


就在美國宣布將提高對中國華為的技術管制之後,中國境內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日前也在進行交易的香港交易所公告,包括中國國家集成電路基金 II (俗稱大基金 II) 與上海集成電路基 II 兩項政府資金,分別向中芯南方增資 15 億美元及 7.5 億美元(總計約新台幣 680 億元),用於資本開支,市場人士評估,此動作應該與美國制裁中國華為升級的動作有關。

美國政府日前的最新出口規定,就是要切斷中國華為與海外供應商的關係。因此,15 日才宣布 2021 年將前進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 5 奈米廠的台積電,未來是不是能夠繼續為華為旗下的處理器主要供應商海思進行代工生產,目前仍陷在五里迷霧之中。因此,先前外媒又有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中國華為為因應美國越來越緊縮的制裁禁令,目前正逐漸將旗下海思所設計的晶片,其生產工作逐漸地由從台積電轉移到中芯國際當中。

日前,根據新合資合約及新增資募股協議,中芯控股同意做出進一步注資,而中國國家積體電路基金 II 及上海積體電路基金 II 同意分別注資 15 億美元及 7.5 億美元給予中芯南方註冊資本,並成為中芯南方的新股東。而在本次注資完成後,中芯南方註冊資本將由 35 億美元增加至 65 億美元。另外,中芯國際透過中芯控股持有的中芯南方股權將由 50.1% 下降至 38.515%,而中芯南方將分別由國家積體電路基金、國家積體電路基金 II、上海積體電路基金及上海積體電路基金 II 擁有 14.562%、23.077%、12.308% 及 11.538% 股權。

事實上,中芯南方就是掌握中芯國際的大股東。而日前中芯南方才宣布,預期先進製程的市場需求持續急增,中芯南方的目標是將中芯國際產能由每月 6,000 片增加至 3.5 萬片,以滿足未來的積體電路晶圓代工生產需要。而就在這次獲得中國官方的資金援助之後,市場人士預計,未來中國國產晶圓自主化的進程將會加快,以因應美國針對半導體產品出口限制的緊縮。

只是,根據中芯國際 2020 年第 1 季所公布的財報顯示,該季中最先進的 14 奈米製程營收貢獻僅 1.3%。以中芯國際 2020 年第 1 季營收約 9.05 億美元的情況來看,14 奈米的營收貢獻僅 1,267 萬美元 (約新台幣 3.74 億元)。因此,從營收貢獻度來看,中芯國際現階段應仍無法滿足華為的轉單需求。因此,未來中芯國際在接受中國官方資金注資之後,是否會有提升製程發展速度以因應華為需求的情況,後續也值得持續關注。

(首圖來源:中芯國際)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