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癱瘓全球旅遊業、實體店家被迫暫時關門,全球銷售熄火之際,歐洲精品業只能放眼中國,期盼當地買氣能拯救業績。此種情況下,儘管歐洲與美國同仇敵愾,都不滿北京做法,但是歐洲卻無法施展手腳,出招抗中。
日經新聞 11 日報導,精品講究購物體驗和店內服務,幾年前業內人士還對開設網路商店嗤之以鼻。然而,疫情改變了一切,過去幾個月來,數十個奢侈品牌,如 Cartier、Montblanc、Prada,紛紛成立中國線上商店。中國買家占全球奢侈品消費的三分之一,國際旅遊禁令和西方市場低迷,使得在中國境內創造銷售,成為精品業高層最迫切關注的課題。
奢侈品策略商 Equite 執行長 Daniel Langer 說:「中國是許多品牌的成長希望。過去 2 個月,找上我們的品牌之多前所未見。」這些廠商都想知道如何進入中國市場、或是如何在中國操作更多網路行銷。他說:「許多品牌都感受到急迫性,」他預測未來 3 年,二線奢侈品品牌有一半會消失無蹤。
Bain & Co. 指出,奢侈品極為依賴大城市的店內銷售,今年全球精品業的業績恐怕會縮減 20%~35%。Langer 強調,中國是度過危機的關鍵。去年中國貢獻了 90% 的全球精品銷售成長。由於當地關稅高昂,中國民眾 70% 血拚在海外進行。現在旅遊禁令之下,買家別無選擇,只能在境內採購。
或許正是如此,美中大戰當中,歐洲雖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線,卻沒有太多行動。華爾街日報 10 日報導,歐洲和美國對待中國的態度,日趨一致,但是歐美雙方仍有重大歧異:對美國來說,美中脫鉤需付出高昂代價;對歐洲來說,代價更高到負擔不起。
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歐洲益發仰賴中國市場。LVMH 老闆 Bernard Arnault 靠著販賣皮包給中國中產階級,累積的財富直逼美國科技富豪。德國車廠福斯(Volkswagen)的獲利,或許有一半來自中國。聯合國數據顯示,去年歐盟出口至中國的商品總額達 2,500 億美元,超過出口至美國的 1,070 億美元。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Azchael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