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2021年底存放比降到史上新低69.23%,但金管會認為「這不是爛頭寸」。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8日指出,銀行要保持適當流動性,自然要有「現金、約當現金」部位,存放比降低,代表去年銀行吸收很多存款,但也有效運用,可看到放款增加、投資有價證券、存放央行及同業拆借都增加,存放比低代表銀行流動性充沛,「不該與爛頭寸掛鉤」。
國銀存放比從2018年底的73.68%一路下探,至2021年12月底國銀存放比續降到69.23%,再創歷史新低,即代表銀行存款有30%無法貸放出去。
但童政彰分析,銀行還是要保持適當流動性,這個流動性就反應在「現金、約當現金」部份,過去幾年「現金、約當現金」部位都在1.1~1.2兆元,2020年12月底帳上現金、約當現金達1.1兆元、2021年底現金、約當現金1.2兆元,屬正常水準,「只能說是流動性充沛、不是爛頭寸」。
童政彰進一步分析,國銀2021年受惠於出口暢旺,所以去年存款較2020年增加3.85兆元,但銀行資金運用效能上還是很有效率,不管是中小企放款、投資、短期資金調度。去年放款成長2.2兆,其他成長了1.8兆元,包括投資有價證券(尤其是債券)1.1兆元、存央行及同業拆借0.6兆元。
至於2022年國銀存放比是否可拉高,童政彰認為,要看總經發展有關,若是台灣出口依然暢旺,銀行就會持續吸收存款,要看銀行是否有效運用,包括對各行各業放款、維持各行各業資本擴充的放款、民眾消費性需求、有價證券需求等,要看銀行資金去化是否能有效運用。
金管會也同步公布國銀放款、逾放情形,截至2021年12月底止,國銀放款總餘額達33兆6,751億元,12月單月增加1,453億元,包括不動產放款增加1,747億元、企業周轉金減少244億元,逾期放款金額為587億元、逾期放款比率為0.17%;國銀行備抵呆帳占逾期放款的覆蓋率為776.24%。
童政彰表示,逾放比創新低、覆蓋率創新高,都顯示我國銀行資產品質、財務結構健全。
金管會統計,2021年12月底止新增放款前四大為台銀增加1,000億元、台企銀增加390億元、土銀增加300億元、一銀增加290億元。
可成庫藏股屆滿 執行率逾65% 美10年期債息直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