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銷售持續成長,助零售業減緩疫情衝擊

工商法遵 2021-07-15
1.全國三級警戒,5月零售業營業額月減5.8%,與往年趨勢不同:今(2021)年前4月我國內需消費市場表現熱絡,2~4月營業額年增幅度皆呈現雙位數成長,若依往年趨勢,5月因有上半月母親節檔期挹注,營業額多較4月增加,惟今年下半月國內COVID-19疫情加劇蔓延,全國管制措施升至第三級,來客數快速下滑,加上部分業者縮短營業時間或自主停業,致營業額由4月的3,286億元縮減至5月的3,096億元,月減5.8%,年增幅度縮小為2.8%。

2.零售各業受損受益兩樣情:因應疫情而隨時調整的防疫措施,改變民眾對不同商品的需求。疫情升溫,民生物資需求大增,減少出門推升「宅經濟」需求,居家辦公及遠距教學防疫措施,帶動筆電、平板、視訊設備銷量攀升,皆使超級市場、電子購物及郵購業、資通訊及家電設備業等成為疫情下受益之主要業別,營業額分別年增35.7%、27.1%、19.6%;而百貨公司、布疋及服飾品業、家用器具及用品業等則因門市來客數減少,業績急轉直下,成為主要受損業別,營業額分別年減28.3%、27.2%、13.0%。

3.布局線上銷售之零售業者比率增加:零售業者自去(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陸續布局線上銷售管道。今年隨著疫期升溫,零售業者提供線上銷售管道之家數占比由去年3月之39.9%提高至今年5月之41.9%,增加2.0個百分點。就行業別觀察,以直銷及未分類其他非店面零售業增加6.8個百分點最多,超級市場增加6.4個百分點居次,藥品及化粧品零售業增加4.9個百分點居第3,百貨公司增加3.8個百分點第4。就今年5月營業額表現觀察,有提供線上銷售之零售業者,營業額年增3.2%,優於僅提供實體銷售管道(即無提供網路銷售)之2.1%。

4.疫情衝擊內需產業之勞動市場:受疫情三級警戒衝擊,5月失業率攀升至4.11%,創2013年12月以來新高,整體就業人數較4月驟減12.6萬人,亦創下1978年開辦失業率調查以來歷年同月最大月減人數,其中住宿及餐飲業月減3.2萬人最多,批發及零售業月減2.4萬人居次。另就無薪假資料觀察,截至7月7日止,批發及零售業實施無薪假家數計有481家,無薪假人數為3,716人,占無薪假總人數17.6%,僅次於住宿及餐飲業的44.2%,較5月底分別增391家、3,242人,顯示這波疫情對內需產業衝擊較大。

5.各國網購業績持續成長,有效減緩疫情衝擊:疫情去年肆虐全球,各國針對病毒築起的管制措施嚴重衝擊實體零售業者,卻同時改變民眾消費習慣從實體轉向虛擬,網路購物異軍突起,緩衝疫情衝擊。南韓去年3月零售業營業額年減6.8%最深,5月因政府發放緊急災害救濟金,營業額回到疫情前同月水準,轉呈增0.2%,11-12月受新一波疫情干擾,又回到負成長,惟去年整年呈年增0.4%,其中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創歷年新高,年增率高達24.2%;日本零售業於去年4、5月受創最重,雖5月開始推出紓困方案,惟疫情反覆直至10月營業額才回到疫情前同月水準,整年仍呈年減3.2%,其中無店面零售業則逆勢成長3.5%,營業額創歷年新高;美國零售業於去年4月受疫情影響跌幅最深,同時間推出補助方案後,6月以後營業額皆回到疫情前水準,致去年整年年增3.4%,其中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亦創歷年新高,年增幅達21.4%。隨各國疫苗接種率提升,民眾消費信心亦逐步增強,今年1-5月美國和南韓零售業皆維持正成長,日本自3月起亦已連續3個月呈正成長。

6.疫情有效控制下,營業額可望逐步回溫:我國去年疫情防疫表現得宜,加上政府推行各項振興方案加持,零售業營業額於去年7月回到疫情前同月水準,整年呈年增0.2%,其中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創歷年新高,年增12.2%。今年5月因本土疫情擴散,疫情管制措施相對去年嚴格,對內需消費市場之衝擊更明顯,惟隨零售業者加速強化網路銷售管道,預期線上銷售將持續成長,加以政府刻正加速全民疫苗接種,預期在疫情有效控制及7月逐步降低管制措施下,零售業成長動能可望漸次回溫。


發言人:經濟部統計處 黃副處長偉傑
聯絡電話:(02)23212200#8500
電子郵件信箱:wjhuang2@moea.gov.tw

業務聯絡人:經濟部統計處 吳科長聲和
聯絡電話:(02)23212200#8513
電子郵件信箱:shwu2@moea.gov.tw

撰稿人:經濟部統計處 吳敏君薦任視察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