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頭寸太多,銀行存放比降至史上新低,根據金管會資料,國銀存放比僅71.3%,刷新歷年新低紀錄,閒置資金太多,銀行獲利面臨挑戰,紛紛採取擴大投資股債、衝刺手續費收入等對策因應,金管會也採取緊盯市場風險等三大監理重點。
根據金管會資料,去年11月底止,本國銀行存款餘額44兆元,放款則是31.3兆元,存放比(放款占存款比率)降至71.3%。存放比愈低,代表銀行閒置資金愈多。
其中金控下銀行存放比更低,僅70.2%,非金控銀行則是74.15%。若以公、民營銀行來看,公股銀行存放比74.36%,非公股銀行相對低,僅68.51%。
官員表示,去年存款跟放款都大量增加,去年前11月存款比前年底暴增3.18兆元,遠超過放款的1.69兆元,使得存放比降至新低。
銀行業者說,全球寬鬆貨幣政策、台商回流,加上壽險海外投資匯回、儲蓄型保單無法再吸金,都是讓銀行成為強力吸鈔機的原因。
存款太多,利差又低,讓銀行獲利面臨更大挑戰,業者表示,存款跟放款差距高達12.6兆元,銀行必須設法為這龐大的資金找出路。
包括第一,擴大國內放款,有些銀行鎖定中小企業,有些則努力拓展大企業放款,去年原本還有土建融可去化資金,現在打炒房政策下,得另尋資金去化管道。
第二,增加投入股債等投資操作規模,讓資金運用更有效率。銀行高層表示,資金太多,有些銀行沒那麼多專業投資操作人才,為追求最多獲利,只好擴大委外代操規模。也有銀行藉此機會配合政策增加ESG投資。
第三,設法增加手續費收入。業者表示,利息收入、投資收益及手續費收入,是銀行三大主要收入來源,不少銀行規劃在今年2月底前,搶送件跟金管會申請第二批高資產客戶財管業務。
面對存放比降至歷史新低,知情官員表示,監理機關也將特別關注可能產生的風險。包括第一,銀行投資操作更多,要更加注意市場風險。
第二,銀行為賺取更多收益,客戶存款會建議轉往理財產品,監理上也要注意相關作業風險。
第三,鼓勵銀行推動業務數位化,有助降低成本,對於數位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法規障礙,業者可提出建議,金管會也會檢討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