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研究:電動車轉型之路將是漫長的上坡,看好Toyota能勝出

新聞媒體 2021-06-01


電動車是全球最重要產業轉型趨勢,但擺在眾多車廠面前的不是筆直的加速賽道,而是看不見盡頭的漫長上坡。

對開車族來說,轉型電動車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但對於全球車廠來說,這不只是困難,甚至可能是致命的一個決定。

雖然目前電動車銷售持續成長,但是高昂的研發與製造成本,依然吞食著各車廠的獲利。野村研究所最新報告指出,即使在後疫情時代,汽車銷量逐漸恢復,到 2025 年前,電動車事業對於車廠的現金流依然會是負面效果。

與此同時,車廠又不得不持續投資電動車相關技術,以獲得未來競爭力,因此分析師認為,車廠必須有給力的搖錢樹,健康而強大的財務狀況,以及平衡的研發策略,才有可能跑完這場艱苦的持久戰。

野村研究預估,2021 年全球汽車銷量將會成長 11%,到 2022 年銷量將會回到 2019 年,也就是疫情爆發之前的水準,中國和美國依然會是最大的市場。而印度、巴西和泰國,由於疫苗施打腳步較慢,這個銷售反彈要到 2022 年才會比較明顯。

各大車廠在疫情攻擊下都有程度不同的損失,但是轉型電動車的策略倒是非常相似。他們會提出一個宏大的戰略,搭配一筆可觀的資金,並聚焦在各自開發的純電動車平台上。

▲主要車廠目前提出之電動車策略與銷售目標。(Source:Nomura)

當前的電動車銷售,有一部分的吸引力其實來自於先進輔助駕駛功能的魅力,而非動力系統。同時,目前的電池技術,鋰離子電池成本依然過高,壽命也還不盡理想。而影響電動車銷售最重要的,還有一部分掌握在政府補助手上,這三個風險因素都讓電動車獲利表現不穩定。

在轉型的路上,野村研究所認為,到 2030 年,汽車市場上純電車款的數量,將會與燃油車款數相同,但銷量大約只有燃油車(包含油電車)的四分之一。換句話說,每款車的銷量都只有同款燃油車的四分之一,對於車廠的獲利來說,不是個好消息。

現金流為王,看好 Toyota

考量到未來 5~10 年的燒錢大戰,分析師看好的車廠並非市值最高,聲勢浩大的特斯拉,反而是選擇豐田汽車(Toyota)。Toyota 雖然在純電車領域腳步較慢,但是它的觸角非常廣泛,對於油電車、插電混動車、氫燃料電池車以及合成燃料,這些多元的減碳技術研究,讓它能夠降低前述的三種不穩定因素風險。

Toyota 也是各大集團中碳排放量相對低的優等生,這使得它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部署低碳運輸,而不用被法規趕鴨子上架。(我沒說誰是鴨子)更重要的,Toyota 非常擅長打造高獲利的車款,讓他們擁有強大現金流,更有機會支撐他們在轉型耐力賽中勝出。

豐田預計在 2030 年達到全球兩百萬輛新能源車銷售,包括純電車和氫燃料電池車,其中 9 成會是純電車。野村研究分析師認為,2030 年前,電動車需求將超出 Toyota 預期,屆時這些新能源車將佔整個集團銷量的 16%。

電池是影響電動車獲利的關鍵,Toyota 身為全球最大的油電車廠,他們的電池技術和生產能量自不在話下。2020 年他們與松下合資公司 PPES(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着手研發電動車用棱型柱狀電池,並且在今年 5 月公佈,姬路廠的電動車用電池產量將增加至 8 萬組,大連廠的油電車用電池則增加到 40 萬組。

隨着電動車市場需求增加,Toyota 自有的電池技術與電池廠,將大大節省他們的成本,成為這場持久戰的重要優勢。除了 Toyota 之外,野村研究所也將 Uber、比亞迪、現代汽車列為建議買入的標的。

(首圖來源:twitter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