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客戶和日本政府強力支持」,10 月 14 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線上法說會宣布要在日本設廠。三小時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說:「支援台積電約 1 兆日圓的大型民間投資,將納入經濟對策。」
日本財經媒體《鑽石Online》指出,這次台日半導體結盟演出相當精采,負責導演的是日本經濟產業省。台積電法說會和眾議院解散正巧在同一天,於是把「支援台積電」內容帶入岸田演講稿;經產省努力和台積電交涉一年多,終於開花結果。
經產省邀請台積電的最重要目的,應該是要讓日本半導體業復甦。零碳排和數位化需要半導體,但半導體有缺貨之虞;另外為了加強經濟安全保障,台積電在日本設廠後,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不過關於這項計畫,還有許多問號。
第一是資金來源。合資計畫的內容大致是,新廠將設在Sony熊本縣菊陽町的CMOS(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工廠旁,新工廠預定2022年開始興建,2024年開始生產,Sony已在整地。相關人士指出,工廠投資規模將達8千億到1兆日圓。先前台積電決定去美國設廠,是以政府提供巨額補助為前提,這次日本新廠,必要條件也是政府要「補助」,而不是「出資」。
對台積電來說,這是繼中國南京和美國亞利桑那州之後的第三個外國工廠,進軍日本的創舉是:也考慮和其他企業合資。不論中國或美國,先前台積電設廠都要獨資營運。接下來台積電如何和日方協調出資比率等條件,是未來焦點。
第二個問題是,訂單在哪裡?這次合資計畫,一同參與的Sony集團和豐田汽車旗下電裝(Denso)可望為主要客戶。《鑽石Online》指出,對台積電來說,Sony是大客戶無庸置疑,初期的確可望有Sony影像感測器需求;但電裝連新一代車用半導體試產品都還不見蹤影。電裝夾帶進去,其實背後有經產省和豐田的謀略。
台積電日本新廠設備是22~28奈米產線,經產省官員規畫是,一開始先在日本國內培養20奈米製程技術,將來再投入10奈米、5奈米設備。另一方面,豐田汽車因全球半導體產量不足被迫大減產,如果台積電在日本設廠,有助供貨穩定。
電裝能否回應台積電的大量需求仍未知,目前電裝靠岩手縣工廠加上委託三重縣台灣聯電工廠生產,產能已足夠。但2024年新廠啟用前,電裝很難自行開發車用半導體試產品,並在熊本新廠大量生產。因此支撐新工廠半導體需求的,恐怕是瑞薩電子的微控制器;瑞薩是豐田和電裝的供應商。
瑞薩無法生產28奈米以下半導體,因此請台積電代工,這部分以後的確可能在新工廠生產。不過瑞薩對經產省開始有戒心。業界人士臆測,「經產省為了填滿熊本縣工廠的產能,說不定會要求瑞薩接受委託生產配額。」假使瑞薩要協助填滿新廠產能,等於被剝奪經營自主權;但為了有足夠產能,經產省和豐田無論如何都希望瑞薩加入。
後續基礎設施,熊本缺腹案
第三個問題是,人才短缺。微細加工研究所所長湯之上隆指出,若是8千億日圓規模、月產約10萬片,光工程師就要數百人,但日本沒有這類人才。20奈米對台積電來說是舊技術,對日本人來說卻是新領域。
約2010年開始,日本半導體業者陸續裁員,如瑞薩2010年度員工達4.92萬人,現在只有1.87萬人。2000年後各電機廠商都縮編,大學半導體研究室也減少,優秀學生都不讀半導體的電子或電機等科系。如今需才孔急,但空白時間太久,人力很難一下子補齊。另一方面,台積電台灣新廠也缺人,很難送工程師到日本廠。
湯之上隆並指出,半導體工廠不是蓋廠房就好,還要供應水電、化學材料等相關的基礎設施,熊本目前看不出來有整體計畫。反觀美國,預定支援的520億美元,不只有給台積電的補助金,還要建造基礎設施。
官民各有盤算,日本各項條件又受限下,台灣護國神山要帶動日本半導體復甦,還有很多障礙待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