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3年5月22日,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rnanke)於國會聽證表示,Fed可能在未來幾次會議縮減購債。市場解讀,當Fed結束購債後隨即將進行數次升息,造成美債殖利率在短期間內大幅上揚,新興市場股債價格大跌,且資金自新興市場經濟體撤出,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其中以體質較差的巴西、印度、印尼、土耳其、南非「脆弱五國」受創最深;後來各界將前述Fed宣布縮減購債所引發市場動盪事件,稱為2013年縮減購債恐慌(taper tantrum)。
央行指出,今年7月Fed釋出可能縮減購債訊息,美債殖利率迄今波動尚稱平穩,市場預期未來Fed升息時點仍落在2023年,與今年6月FOMC經濟估測一致;新興市場迄今股債市表現亦尚稱平穩,前述現象隱含市場似已充分反映Fed的引導。
此外,當前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常帳餘額及外匯存底適足程度較2013年改善,即使國際資金自新興經濟體撤離,對這些國家的衝擊可能較2013年溫和。
但央行指出,未來若Fed縮減購債,帶動美債殖利率大幅上揚及美元走強,財政餘額對GDP比率及政府外債對GDP比率明顯較2013年惡化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仍可能面臨股、債、匯市動盪加劇風險,仍應密切關注Fed後續調整購債的動作與潛在影響。
2013年的縮減恐慌如何形成?中央銀行指出,當年Fed表示將縮減購債,但未妥善對外溝通並忽略其宣告效果的影響,市場預期利率將加速攀升,引發美債殖利率大幅上揚、新興市場資金外流及金融動盪,並以財政及經常帳失衡較嚴重的新興國家受創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