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選購保險,最健康的出發點是為了因應未知的風險,在有能力條件時,進行自我管理。今年來的防疫險問題,卻讓已購買防疫保單的保戶擔心會「拿不到理賠金」,無法彌補已發生的確診風險。畢竟有太多新聞報導產險業防疫保單累計理賠太驚人,也有單一產險公司需給付的理賠金超過一個資本額。
一張保單的理賠金,是個別保戶和保險公司的契約內容決定,並不是完全標準一致。單是這一點,很多人就沒搞懂。這一波Omicron疫情帶來的龐大確診個案,不少人拿出來相互比較拿到的理賠金數目,就專業人士來說,只能苦笑當作笑話;但有更多民眾,特別是保險經紀人服務的保戶,更常問起「產險公司理賠那麼多錢了,會不會輪到我時,就宣告倒閉、沒錢賠了?」
上述這句問話,市場專家指出,應該完全分開來談:一、產險公司的防疫險理賠那麼多錢?會有影響營運的錢有多少?二、產險公司可以像路邊麵攤,喊倒閉就倒閉?三、產險公司該給付給保戶的防疫險理賠金,會因為付不出而公司倒閉?
其一,產險公司的防疫險理賠金額,據保險局統計,截至2022年6月20日,已有31.49萬件申請理賠,累計金額逾112億元,是今年防疫險已收保費35.61億元的三倍以上。產險公司的信評機構中華信評6月來公布一系列的相關評等行動,以被調整轉差的和泰產險、新安東京海上、兆豐產險為例,同時被置入「信用觀察負向」名單,其中和泰產險評等還被調降一級至「twAA-」。
中華信評指出,信評轉差主因均是防疫保單相關理賠造成業者的「資本水準削弱」,各公司為支應保單理賠給付應會採取行動以維持充足的流動性,像和泰產險的資本水準是從「非常強」等級下滑到「強」的等級。中華信評分析師團隊強調,此波防疫保單來的又快又急,官方介入有時間落差,才會讓市場誤以為產險公司沒有能力處理。
其二,在台灣,產險公司不能、也不會隨便關門停業。金管會為其事業目的主管機構,原本對業者的資本適足率(RBC)、公司治理等密切監管,防疫保單發生慘賠以來,保險局針對業者祭出三大措施,包括財務壓力測試、監控現金流量,產險業自有的重大事故準備金,目前12家承保防疫險的產險公司淨值項下共有近468億元,預計半年報就可用來沖抵。
其三,產險公司就算付不出防疫險理賠金,不可以拍拍屁股讓公司倒閉,保戶更不會因此拿不到理賠金。金融業主管舉例台灣保險業史上的個案,有經營不善而瀕臨倒閉的保險公司,經官方監理機構介入處理、協助清算,如設立保險安定基金等,原公司的保戶及保單剩餘價值爾後順利移轉到承接的新東家,新東家甚至喊出「服務不中斷」,加碼承接新客群,廣大消費民眾的權益得以確保。
國泰產險100億資金入帳 微星智能防疫消毒機器人 亮相 《金融股》中壽數位力+未來性 驅動業務人力、定著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