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稅專題7(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23日電)今年綜所稅申報期已過1/3,統計全國有逾300萬戶申報完成。國稅局彙整歷年常見三大申報錯誤情形,提醒未申報民眾留意,以免遭補稅或罰鍰,已申報者若發現報稅內容有誤,在6月30日前也可更正申報。
網路申報漏按這鍵變逾期案件
詢問5區國稅局官員,整理歷年民眾報稅最常犯的錯誤之一竟是「網路申報不完全」,繳稅過程中,幾乎所有申報步驟都順利完成,但最後卻忘記回到報稅系統,點選「申報資料上傳」就離開,導致完全沒有申報紀錄。
實務上,民眾會疏忽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採用信用卡或晶片金融卡繳稅,民眾報稅時會被系統引導前往另一個網站輸入卡號,結果繳完就忘記再回到報稅系統按申報上傳,導致前功盡棄,但因仍有扣款紀錄,民眾便誤以為申報成功。
另外一種為報稅系統填入完所有資料後,系統會產出一份「檢核用試算表」,以供檢視申報資料及計稅結果,用意是在讓民眾可以清楚核對資料,但每年都有人誤以為,這樣就代表報稅已完成,忘記再回系統,按下申報資料上傳,結果也逾期申報。
台北國稅局表示,逾期申報案件的追稅期間達7年,比已申報案件的核課期5年還多2年,且在補申報時,民眾必須要親自跑一趟國稅局,以人工申報方式完成,雖然國稅局人員會儘量從旁協助,但勢必會比網路申報更不便。
台北國稅局建議,想避免申報未完成,只要多一道確認手續,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的個人綜合所得稅專區中,有一項「結算申報及繳稅查詢」服務,在此輸入身分證字號及出生年即可查詢申報結果,若顯示「查無申報成功紀錄」,代表申報失敗,記得在6月30日前補報。
手動填所得竟多減一次免稅額
台北國稅局強調,儘管所得查調功能相當強大,但主要是「參考」及輔助性質,未必能百分之百涵蓋民眾真正收入情形,因此若有報稅系統無法帶出、但實際有取得的所得,記得要自行填入,以免被補稅罰鍰;調整或更動報稅系統帶出的所得資料,也記得重複檢查,若因自行調減所得、導致短漏報,一樣會補稅加罰。
舉例來說,退休族就常因手動修改報稅系統中顯示的退職所得,導致錯報,系統呈現的金額是已扣掉免稅額度的餘額,不必再自行調整,但仍有民眾會把系統帶出金額,多減一次免稅額導致錯報;國稅局提醒要調減系統提供的所得資料時,可先向扣繳單位確認,以免意外造成短漏稅。
另一方面,有些所得靠國稅局的力量掌握不完全,民眾必須自行填入報稅系統申報,例如財產交易所得,如匯兌收益、投資黃金存帳戶買賣黃金的收益,或拍賣文物、藝術品的所得、租賃收入、舊制房屋交易所得、預售屋買賣所得等;以免事後遭國稅局查到有短漏報行為,除得補稅,還得加罰。
節稅卻重複列父母為撫養親屬
想合法省稅,一定要善用各項免稅額、扣除額,但記得先搞清楚規則,以免事後被補稅空歡喜。台北國稅局表示,實務上民眾常犯錯誤包括,與配偶今年才結婚,5、6月就合併申報,忘記今年報的是去年未婚時的所得稅,或是沒與兄弟姐妹先說好,重複將父母列為受扶養親屬,誤以為「先報先贏」,結果遭剔除補稅,如果遇到重複列報又談不攏的情形,國稅局會要求子女提出證明,實際扶養父母者才能列報。
在列舉扣除額部分,也有一些萬年常犯錯誤,如誤將安太歲、點光明燈費用,列為捐贈扣除額內,或將非必要醫療行為的費用,如醫美、坐月子支出,列進醫藥及生育費扣除額內.也常見有民眾將已經受有保險理賠部分的醫療費用,誤算進醫藥及生育費扣除額。
在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方面,能列報的只有大專以上院校子女的學費,但還是有民眾會誤將本人、配偶或扶養其他親屬的學費列入申報。實務上也會見到,民眾在列報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時,只提供重大傷病卡或一般醫師診斷證明書作為證明,導致無法扣除,正確應該是領有社政主管機關核發的身心障礙手冊、身心障礙證明,或精神衛生法第19條第1項規定的專科醫師診斷證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