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 4 日發布 2021 台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儘管全球供應鏈均受到疫情阻礙,但隨各國經濟解封、經濟活動重啟,在政府紓困與振興措施帶動下,工研院預估 2021 年產值仍可呈現正向成長,估成長率可達 4.75% 至 19.68 兆元。
2020 年在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影響下,全球經濟受創,4 月時世貿組織估今年全球貿易流量將下滑 12.9%,但隨著各國紛紛祭出財政及貨幣政策刺激及對醫材需求帶動,世貿組織日前也調整縮減幅度,估可維持在 9.2% 左右。
全球經濟已自低谷緩慢回升,IHS Markit、IMF、ADB 等國際機構均預測 2021 年全球經濟可望轉正,然而歐美第二波疫情隱憂仍在,工研院認為在政策效果及產業結構不同下,各國生產與貿易復甦速度將出現程度差異。
受疫情影響之故,美國 2020 Q2 GDP 創下有統計數字以來最大跌幅,但在後續措施推動下製造業 PMI、就業市場均出現明顯改善,而歐洲地區也是相同,在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下,估歐美將可持續溫和擴張,惟歐洲第二波疫情影響程度仍有待關注。
台灣因生產製造以外銷導向為主,2020 年前 9 個月製造業雖受疫情影響出口表現,僅較去年同期有 2.4% 微幅成長, 但在美中貿易戰對中國供應鏈禁令下,電子零組件和資通產品出口仍有受到抬升,隨各國經濟解封、遠距經濟興起及多項紓困與振興措施推動,國內外主要機構均預測台灣 2021 年經濟成長可望維持正向成長。
工研院預估,隨著國內民間消費信心回升、廠商擴大投資等多重利多因素,台灣製造業 2021 年成長率將可維持在 4.75%,其中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金屬機電、化學工業領域隨外部需求回升有望溫和復甦,受到重創的民生工業領域雖無法立即回歸正常,但消費者信心回復將有正面激勵效果,至於今年撐起台灣製造業產值成長的資訊電子領域,在半導體業者具國際競爭優勢下,料可維持穩定成長。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蘇孟宗所長表示,不論是武漢肺炎疫情還是美中貿易戰,可以觀察到全球各國已有兩種趨勢出現,其一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已經轉為照顧在地化經濟及就業,其二則是數位科技、數位經濟不斷往前邁進。
面對這兩項趨勢,工研院認為台灣應加速各項新興科技應用,推動以地方特色產業為核心的經濟策略,協助各產業數位轉型發展各項智慧創新應用,同時善用台灣企業優點打造強韌的產業生態鏈,在跨國分散式製造新趨勢下快速適應,成為全球產業鏈關鍵夥伴。
至於即將在今明兩日抵定結果的美國總統大選,許多人對於兩人上任後政策會如何發展有特定看法,但蘇孟宗認為,不論是被認為較溫和的拜登當選或川普連任,美中之間的談判走勢仍可能有不同情境出現,後續發展仍有待持續關注。台灣因善用台美產業科研互補性,推動策略合作來掌握優勢。
(圖片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