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紙漿今日舉辦法說會,纖維材料事業群總經理發言人陳瑞和表示,由於第二季漿價急速下跌,全球漿紙業上半年普遍面臨價跌量縮的壓力,但是第三季已看到漿價反彈,而華紙雖然擁有豐富碳匯,但在碳權交易所規則未明確前,暫時沒有交易碳匯的打算。
受國際漿價急速下跌,原料跌幅不及漿價,全球景氣疲弱,市場需求不振,華紙第二季合併營收 50.5 億元,營業毛利 8,300 萬元,稅後虧損 3.89 億元,歸屬本公司稅後淨損 3.76 億元,每股稅後虧損 0.35 元。
華紙上半年合併營收 105 億元,營業毛利 4.09 億元,營業虧損 5.48 億元, 業外方面因央行升息,利息支出增加,以及人民幣貶值匯兌不利,業外淨收入 2,800 萬元,稅後虧損 5.25 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損 5.46 億元,每股稅後虧損 0.5 元。
陳瑞和表示,國際漿價在 2022 年 10 月達到最高點,但因為巴西跟南美洲有開新產能,導致國際漿價急速下跌,截至 5 月中跌掉 400 美元,但作為原物料的木片價格仍處相對高點,以及全球漿紙市場庫存仍未落底,這些因素都影響上半年的營收與獲利表現。
陳瑞和指出,全球漿紙業上半年普遍面臨價跌量縮的壓力,但在庫存整理告一段落後,第三季已看到漿價反彈約 60 美元,至於第四季是傳統旺季,但仍要看製造業恢復的速度,雖然目前看不清楚第四季的狀況,但可以確定不會比第二季更差。
針對碳權交易所掛牌,陳瑞和表示,目前華紙在中國植林 3 萬公頃、台灣植林約 1,000 公頃,而碳權交易是希望讓減碳成效好的企業,幫助減碳腳步慢的企業,但目前要等到碳權交易所的相關規則出爐,華紙才能評估對財務的意義。
陳瑞和說明,華紙的植林主要是為了材料而存在,也就是木片材料的來源,而碳匯是一種生物資產,目前不知道是否可以交易,因為不確定留著當原料的價值高,還是賣掉的價值高,而且台灣的植林都是高價值作物林,像是櫸木的價格就非常高,所以暫時沒有碳權交易的打算。
綠色能源部份,陳瑞和指出,華紙在花蓮廠設置台灣唯一且發電量最大的生質能發電系統,並取得綠電憑證,一年可提供 1.5 億度綠電憑證,華紙非常樂意在綠電取得及淨零碳排的議題助力其他產業,為台灣環境及產業國際競爭貢獻一份心力。
陳瑞和強調,華紙內部訂立每年減碳 1% 的目標,以 2018 年為基礎年,至今年年達標,未來將持續加大減碳力度,預計 2030 年達到減碳 30%,2050 年落實淨零碳排,並在產品面計畫完成所有產品的碳足跡盤查,積極構築纖維固碳的產業鏈。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