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統計,上半年出、進口相抵,出超(貿易順差)表現亮眼達318.1億美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對中國大陸、香港和對美國出超各達493.45及106.67億美元,隨科技類產品出口暢旺,規模同創同期新高。
財政部說,去年(2020年)出口於疫情逆風下穩健成長,年增4.9%,在進口成長停滯、僅年增0.1%狀態下,出、進口相抵出超達593.94億美元,創史上新高。
今年上半年隨全球終端需求復甦,原物料價格高檔、出口引申需求強勁,進口值跳升年增28.6%;不過,在出口強勢成長31%比較下,出超仍高達318.14億元,寫下歷年同期新高,對上半年經濟成長有顯著貢獻。
從地區別來看,財政部統計,上半年以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超493.45億美元最高,對美國出超也高達106.67億美元,均創歷年同期新高,對東協地區則合計出超118.66億美元,其中又以對新加坡出超63.56億美元最多。
相對,上半年對日本、南韓、歐洲及中東地區則都呈現入超,進口金額大於賣出的出口產品金額,其中又以對日本入超132.33億美元最多。
財政部表示,入超不代表一定壞,對各國出、入超情形經常是反映國際供應鏈分工及跨國集團的貿易圈、夥伴關係,貿易商會有其長年合作採購的對象或國家。
財政部指出,上半年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超較高,主因為主力的電子零組件出口市場為中港,對美國出超則是由資通訊產品出口所貢獻,美國為全球主要消費市場,台灣對其出口的資通訊產品,如筆電、伺服器等大多為終端消費品。
財政部說,台灣出口的電子零組件雖然很多背後買家都來自美商,但下訂後不少是先出口至中國組裝加工、製成最終消費品才出口至美國,貿易上仍會歸類在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超。
財政部表示,台灣對日本則是長期呈現入超,主因日本生產不少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如半導體設備、化學材料、車輛等,加上有地理相近性,造成部分產品進口依賴性較高。
財政部指出,若以貨品別來看,出口強項電子零組件為出超飆高的最大功臣,上半年電子零組件出口減進口,出超達366億美元,其次是資通訊產品出超161億美元,為支撐經濟引擎的兩大支柱,塑橡膠及基本金屬及其製品也維持出超,各為91億美元及31億美元。
相對,機械、化學品及礦產品則長年呈現入超(貿易逆差)、進口量大於出口,其中以礦產品上半年入超184億美元最多,反映出台灣原物料主要仰賴進口的貿易條件。
(作者:吳佳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