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DTA理事長陳正然:數位轉型成集體產業焦慮,久了會變成憂鬱症

新聞媒體 2020-07-23


「你知道職業運動員 off season 的時候都在幹麼嗎?」問起這個問題的並不是專業球評,而是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Digital Transformation Association)理事長陳正然(見首圖),他要談的也並非專業球員的訓練,而是數位轉型。

「off season 不是讓你去玩的,職業運動員在 off season 的時候還是都在訓練身體,因為要把身體維持調整在最專業的狀態。」陳正然從職業球員的體能維持談起,用這個例子告訴大家數位轉型需要的是內功,因為「數位轉型並不是單一線性的過程,也不像單一科技的推動,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講起這波數位轉型潮流,歷經網路興起、網路泡沫,以及雲端、AI 科技發展熱潮的陳正然不諱言數位轉型的重要性,因為數位轉型攸關的不只是企業的競爭力,更是國家的競爭力。

然而,儘管企業現在對數位轉型多有高度認知,「問題卻出在行動有沒有跟上」陳正然觀察到,企業面臨的問題是不知道從何著手,這就好比學生知道要讀書,考試會考什麼,但卻沒有讀完或沒有讀懂,「因而產生了集體的產業焦慮,久了會有產業憂鬱症。」

究竟企業該如何著手進行數位轉型,陳正然的回答很直接:先做再說!

他認為,台灣的問題就是受到漢文化影響,企業都想先通盤規劃好,再去進行數位轉型,但數位轉型和網路一直在演進的核心本質是一樣的,「數位轉型是一個狀態的改變,是一個旅程(journey),沒有盡頭的。不同的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進而再做出調整。」

所以對於企業要進行數位轉型,陳正然的建議是「就先做」。只要有想法就去進行,因為每個產業、每間公司,甚至是公司中不同職位的人員需要的數位轉型方式不同,沒有一套標準適用,他鼓勵大家多嘗試,「數位轉型需要的是積小勝成大勝。」

他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最困難也最需要的是 mindset(思維模式)轉變,也就是開始進行數位轉型後,不只是科技的導入,而是整體組織文化、作業的型態都要隨之變動。根據統計,到了 2022 年,數位經濟會占整體經濟超過五成,「在這個前提下,企業本來就該把組織調整成能適應數位經濟的經營狀態。」

但講起來容易,要踏出數位轉型的第一步卻很不容易,究竟這一步怎麼邁開?做為台灣第一家入口網站的蕃薯藤創辦人、深諳網路與科技發展的陳正然提倡:「擁抱網路開放資源與協力的核心價值!」他表示,網路之所以可以發展的這麼快,就是因為他是開放的、協力的。

因此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如果大家夠聰明,就是和新創合作,不要想說自己單幹。」有些企業欲透過聘請厲害的 AI 人才進行數位轉型,他直言,這些厲害的 AI 人才履歷一丟可能可以進 Google、Facebook、AWS 等,「他的舞台不在你這」,「你請他去你企業幹麼?當 MIS 主管嗎?」

他表示,上述的人才多半在新創團隊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和這些新創團隊一起做 AI、Cloud 等新科技,因為新創團隊有 AI 等新科技能力,但缺乏企業的領域知識與市場連結,而擁有領域知識的企業不懂怎麼運用 AI、Cloud 等新科技變身為數位經濟時代的贏家,因此還是要從協作、協力、共創的角度去看,透過這樣的方式創造雙贏的結果。

最大的災難就是把數位轉型當成專案執行

而他又是怎麼看待企業進行數位轉型時遭遇的難題?「許多企業把數位轉型當成一個專案在執行,這完全是場災難。」他回答。

為什麼這麼說呢,陳正然分析,許多企業在決定投入數位轉型後,多半就先成立專案組,以專案方式執行,其他的員工也多存有數位轉型是專案組應該負責的心態,並且認為數位轉型只是新興科技的導入,往往導致數位轉型需要的組織文化、營運的轉型最終沒有發生,數位轉型的目標也就跟著這個專案的結束而失敗。

陳正然表示:「可以理解企業進行數位轉型時從專案的方式著手,但好的企業,這個專案最終是會被打散的,並且與組織融合。」

政府應帶頭示範,並建構國家級指標與量表

為了協助企業可以更順利的進行數位轉型,陳正然表示,目前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除了積極倡議,也攜手企業進行一些示範性的案例,目的是到第一線場域了解企業數位轉型的問題與痛點。

此外,陳正然也認為,政府也應該帶頭示範推動數位轉型,加大在數位轉型的投資,從公部門做起。他也建議政府,應建構出國家級的指標與量表,因為台灣是剛性體質,需要指標或量表做為行動的指引,進而導引企業一步步進行數位轉型。除此之外,他也提到,除了數位轉型,還有數位治理、數位創新、數位機會、數位落差、數位包容、數位外交等等各項議題,都需要一個統合的主責單位,建議政府應盡速成立數位部會,橫向貫穿推動與數位轉型相關的事務。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