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 國鼎論壇」主題演講中,針對 AI 是否走向泡沫的憂慮,Google 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提出深刻分析。
就《金融時報》的比較來說,他認為儘管輝達股價漲幅驚人,但與思科的成長基礎有著很大差異。
事實上,輝達只是時代下的縮影,相似的例子還有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成長,主要漲幅來自於AI時代的科技領頭羊「Magnificent 7」。簡立峰表示,營收好、基礎扎實的公司帶動美國大盤指數S&P 500上升,觀察本益比(Price–earnings ratio)尚未有過高情形,因此問題不大。
▲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首席投資策略師曾在今年1月表達擔憂,人工智慧正在泡沫前期。
美國Fed若調整貨幣政策,會影響嗎?
不過,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全球研究部首席投資策略師曾在今年1月表達擔憂,人工智慧正在泡沫前期(baby bubble),儘管就泡沫風險比不上比特幣,但如果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則AI有泡沫破裂風險。
簡立峰表示,若以資產現價與內在價值的比值來看,AI帶來的泡沫風險還不大,但如果是以股市增加的市值角度來看,現在AI漲勢是「嚇死人的大。」正因為現在AI發展高度集中在7間公司,若只有雲端大廠和晶片大廠賺錢,AI還是會走向泡沫。
▲ 若以資產現價與內在價值的比值來看,AI帶來的泡沫風險還不大。
AI營收為何沒出現?消費者還沒付錢動作
簡立峰指出,現在AI營收尚未浮現的原因在於,消費者不付錢,企業還在猶豫。
對白領工作者來說,AI的確好用,但願意付費的重度使用者占比有限,市面上工具又多,從ChatGPT改用Gemini或者Claude的轉換成本不高,免費替代品又多,這是OpenAI成長停滯,和Apple合作在終端裝置放入ChatGPT的原因。
就企業而言,應用生成式AI還有很多隱憂,例如它還無法完成複雜任務、不保證正確,擔心資安問題,又缺乏人才推動,簡立峰認為這是商業模式問題。「AI大模型是技術,但模型本身不是應用場景」。
就現況而言,買走鏟子、大量採購AI伺服器的雲端服務供應商(cloud service provider)如微軟、Google等,在財報上寫得很清楚,確實有靠AI賺到錢。
然而,模型商和應用商還找不到穩定賺錢的商業模式,例如120多間新創獨角獸之中,絕大多數還沒有營收,簡立峰因此認為,市場很快就會開始討論本益比,「如果沒有PE做支撐,那為什麼可以享有同等、高速的股價成長呢?」
避免泡沫破裂:看SAAS跟AI手機
想要避免泡沫成真,簡立峰提出幾個重點觀察方向:消費者和企業者是否願意為AI付費、主權AI概念是否帶動政府採購,以及AI是否能夠走進物理世界。
「所有科技泡沫都要有一個支撐點──消費者願意埋單」,簡立峰回憶,PC產業崛起時,消費者並不願意購買軟體,例如身旁很多人會購買盜版「大補帖」,後來也是透過銷售硬體帶動產業。將時間點快轉至今,現在市面上有大量AI PC、AI手機,看是否能夠撐起需求。
蘋果AI有可能為台灣帶來契機
以Apple日前公布的蘋果智慧(Apple Intelligence)為例,便是帶頭示範讓AI功能落地,不用是知識型工作者、不用一定要增加生產效率,讓AI走入消費者日常生活。倘若AI PC和AI手機發展順利,除了對產業有利以外,台灣更能受惠。
▲ 科技浪潮靠關鍵B2C商模帶動百業。
對企業端來說,要讓企業自行建立模型有難度,即便現成開源方案甚多,企業未必能夠整合原有服務,遑論找到合適應用場景。簡立峰因此表示,發展重點將會在軟體即服務(SaaS)廠商上,例如美國的Adobe、Salesforce、台灣的Appier。
「假設企業埋單,那這階段B2B就起來了」,若觀察到軟體即服務商的營收因為AI起飛,不再只有微軟的Copilot一支獨秀,ERP、數位行銷等都得到AI挹注,則企業端便替AI提供強力支撐。
輝達黃仁勳說的主權AI,真的有譜?
再往下,簡立峰引用黃仁勳所說的主權式AI,觀察政府是否真的把AI算力當成國安問題,倘若成真,國家們就會把GPU當軍火採購,這會是企業、消費者以外的第三支柱,「有可能改變AI產業發展結構」。
最後,則是台灣擅長的硬體。現在AI發展主要集中在ChatGPT、Copilot等軟體應用,尚未大規模跨入物理世界,黃仁勳所提的人型機器人雖然馬斯克出面挺,目前還是願景。不過簡立峰指出,雖然發展較慢,但將AI引入實體、放進終端硬體非常重要。
蘋果展示的Apple Intelligence重點不只有讓消費者願意掏出錢包,還有另一大重點在於,讓邊緣AI找到使用場景,「一旦定義成功,終端就有AI使用環境,應用就會開始開發。」這將是消費者熟悉的數位世界以外,AI應用的另一個重要場域,而且無比廣袤。
▲ 想要避免泡沫成真,得觀察AI是否落實於物理世界。
AI到底是否迎來泡沫,這個讓投資人魂牽夢縈、夜不能寐的話題,已讓人看到泡沫跡象。然而,若簡立峰提到包含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的幾根支柱真能撐起,且又從數位世界延伸到物理世界,則AI泡沫,也有可能不會發生。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每杯咖啡 65 元
x 1 x 3 x 5 x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