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去年12月24日宣布啟動銀行壓力測試,若個別銀行壓力測試結果未達法定的資本適足率,恐被要求少發現金股利,引起金融存股族擔憂。金管會銀行局今表示,限制現金股利只是銀行改善的方式之一,調降風險性資產、現金增資、多發股票股利也都是改善方式,過往案例大部分是採現金增資,就看個別銀行提出的改善方式為何。
銀行局局長莊琇媛表示,銀行壓力測試一般是做完後,由銀行報告結果,若沒有符合最低法定資本適足率,也同時要報改善計畫,而改善措施除現金股利少發外,還有很多方式可以提升資本適足率,像是現金增資、多發股票股利,或是降低風險性資產,也就是多做風險權數低的業務、風險權數高業務少做。若個別銀行壓力測試後資本適足率未達法定標準,個別銀行可自行決定改善方式。
推薦
莊琇媛強調,若壓力測試後資本適足性是夠的,銀行可按照原來的股利政策發放,但若結果不理想,銀行局不會強制要求改善計畫要以限制不能發放現金股利為唯一方式,也不會通案上全部限制發放現金股利,「不會以限制現金股利為唯一監理措施。」
莊琇媛指出,以目前各銀行整體平均的資本適足率來看,預估都會通過壓力測試,而過去曾沒有通過壓力測試的銀行,大部分提的改善計畫是現金增資,且銀行都有依照改善計畫進行增資,通常會給銀行半年以上的時間進行現增。
莊琇媛也表示,這次銀行的壓力測試情境,有兩大因素要考慮,第一是疫情持續,第二是因疫情帶來低利率環境對經濟的衝擊。部分情境是參考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狀況,但2008年利率環境不像現在降這麼低,另也加上作業風險,低利率之下銀行在做放款會造成利差變小,要提高獲利能力銀行會多做財富管理商品,就會提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