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行庫承作海外聯貸踩雷,財政部已對九大公股銀行董事長發函提出六大指令,前所未見列出在貸前、貸後管理的多道警示態樣及評量指標,要求各大行庫承作國際聯貸案時提高警覺,其中為了避免管理銀行「空手到」,財政部特別點名參貸別家銀行主辦的聯貸案時須事先確認該管理銀行必須和借款戶已有一定授信部位。
公股金融圈人士透露,財政部直接發函清楚列示疑似踩雷的態樣,非常罕見,也因此各大行庫對此高度重視,已奉為進行海外聯貸風控的最新範本。
財政部所提示的六大重點,一是要求掌握相關外部變化,來審慎評估對授信戶的經營條件、財務結構、債務負擔能力這三大要素,有無不利效應;二是對所參貸國際聯貸案的授信戶及保證人,包括母公司,是否有參與非本業投資、跨業經營、財務槓桿比率偏高這三種情況者,要特別警覺。
三是若經營狀況有惡化情況,要立即通知主辦行、管理行及同業,且要預先作保全措施,提前防範可能的違約;四是國際聯貸案,若主辦行未參貸,則必須確認主辦行「先前已與該借戶有足夠的授信業務往來」;五是對企業與負責人、保證人的關係企業及債務企業,要多方查證、交叉比對;六是貸後管理,要留意企業與負責人、保證人的負面訊息。
大型行庫高層指出,先前行庫參加國際聯貸時,多半以管理銀行所提供的資訊為依歸,但根據上述指示,未來銀行不能僅依賴管理銀行,除了要「主動出擊」管理貸後資訊,貸前也要對管理銀行「探虛實」,特別是到底這家管理銀行和借款戶先前往來的部位有多大,倘若往來部位少,這家管理銀行很可能會被認為往來經驗不足,甚至因為「空手到」而隨時「跳船」,出現道德風險。
行庫高層指出,財政部要各大行庫對借款戶要作的功課「將延伸到關係企業及債務企業」,不只是借款企業本身,連同其負責人,保證人資訊都要清楚掌握,主要關係企業及債務企業太複雜,不僅容易引發複雜的財務危機、倒帳,也成企業主「掏控公司」重要誘因,財部要求未來都得具體掌握這些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