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造成國際板債券爆出提前贖回潮,金管會12日公布,前四月國際板債券共有69檔提前贖回,金額共227.52億元(約合新台幣6,807億元),較去年同期爆增近79倍,不少壽險業因此空出投資額度,因此前四月也出現國際板「補量」發行潮,共達26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7.5%。

這股補量發行潮,預估國際板債券發行量在連續三年衰退後,今年可望止跌回升,因為單前四月的發行量264.3億美元,就已超越去年全年254億美元的發行量,5月還有50億美元的以色列國際板債券,已篤定破300億美元,全年發行量若能超越2016年的493.73億美元,將會創歷年新高。

利率走低,去年壽險業就預估國際板債券可能出現提前贖回潮,不少發行人提早贖回債券,可省下利息成本,就算再發行新債券都划算,所以去年第四季就有贖回潮。

今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國聯準會降息6碼(1.5個百分點),低利率環境更嚴重,國際板債券贖回速度加快,前四月就有逾新台幣6,800億元,原本預估全年提前贖回的量是新台幣1兆元以上。

這些利率4~6%的債券被提前贖回,若不趕快補貨,將影響壽險業全年資金投報率,因此今年前四月共有88檔國際板債券新發行,其中4月就有14檔、金額68.6億美元,主要是有50億美元的卡達債券補發行,且一發行,壽險資金都會搶著投資,支撐新債券發行。

證期局公布,到4月底國際板流通檔數655檔,比去年底的641檔還多,但仍低於去年8月的658檔,流通在外餘額有1,722.18億美元,比去年底增加32.89億美元,代表前四月「補貨」超過同期贖回量。